孩子淘氣其實是好奇心的表現(xiàn),被大人所稱的“淘氣”,從寶寶能夠爬的時候就出現(xiàn)了。寶寶爬到之處都顯現(xiàn)了他的好奇心。寶寶會把能看到的、能觸摸到的東西放入嘴里;會把廢紙簍弄翻,把里面的東西揚得到處都是;會把抽屜不停的開開、關上,使父母不得不發(fā)出“不行”、“不要這樣做”類的斥責。
孩子“淘氣”的常見原因及對策:
原因一:好奇心引出的“淘氣”。
這是最常見的原因。幼兒性格的典型特征表現(xiàn)為活潑好動、好奇。幼兒期孩子知識貧乏,許多事物對他們來說,都充滿神奇和奧秘。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渴望了解更多的事物,也希望自己能摸摸試試,往往成人越不讓看,越不讓做的事情,孩子偏偏要看要做,成人則視為“淘氣”。
對策:孩子對不了解的事情感到好奇,是一件好事,實際上這是一種探索、一種學習。這時成人如果只是斥責或打擊,他們的求知欲望就會被泯滅,正在萌發(fā)的自信心也會遇到扼殺。成人應該珍惜孩子的這種求知心理,抓住時機,予以引導,一方面,要向孩子介紹新接觸到的事物的簡單知識,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要耐心講道理,幫助孩子“淘氣”,并要求孩子不影響成人工作或損壞東西。這樣,既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使他獲得新知識,形成好行為。
原因二:想引起成人的注意,故意淘氣。
有些孩子表現(xiàn)欲極強,喜歡引起成人的注意,如有的目的是希望得到表揚,卻常常做出了成人不歡迎的事情來,成了“淘氣”的行為。
對策:對于想引起成人注意的孩子,成人則應該放下正在干的事情,去關心他,傾聽他的要求,然后對他進行合情合理的教育,讓孩子知道成人是關心他的,使他達到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而保持正確的行為。更為重要的是,對這一類孩子,成人平時要多注意觀察其行動,盡量做到防患于未然,遇事力求在事先打“預防針”,讓他知道成人對他是關心和注意的,避免引發(fā)其“淘氣”行為。
原因三:因精力過剩造成的“淘氣”。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各種能力也不斷提高,但是如果成人所能提供的活動環(huán)境和條件不能滿足孩子需要,他們剩余的精力無處使用,也會產(chǎn)生“淘氣”行為。
對策:對于精力過剩的孩子,成人應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些條件和機會,提高孩子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yǎng)其良好的意志力和品德,讓其過剩的精力有用武之地。其中父母指導孩子的游戲活動很重要。
不要小看了寶寶的玩,寶寶的玩需要父母的指導和適度參與,如果只是給寶寶買了一大堆的玩具,卻不教給寶寶怎么玩,或者大人根本就沒有玩過寶寶的玩具,那么你的寶寶就很難從他的玩具中得到更多的“智力營養(yǎng)”。也許他只會把積木雜亂無章地堆疊在一起;把球盲目地扔來扔去;別人玩娃娃家游戲時他往往充當一個破壞的角色;也根本坐不下來耐心地拼圖和畫畫;常常一會兒也閑不住,但也不知他在忙什么,上躥下跳,大叫大嚷,消耗他過剩的精力。這樣寶寶也就很難從玩具和游戲中獲得更多的樂趣,反而會成為一個討人嫌的“小鬧將”。久而久之,不僅對寶寶的智力發(fā)展有影響,也會影響寶寶的性格。
原因四:有意識的淘氣。
有的孩子喜歡用有意識的淘氣來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情緒。
對策:對有意識“淘氣”的孩子,成人可采取“冷處理”的方法,既不要打罵,也不要訓斥,等到事情平息以后,再指出他的不良行為,并給予糾正。也可以用“自然后果”法懲罰一下,讓他感覺到自己的行為給自己帶來的后果,讓其牢記教訓,下決心改正錯誤。這種淘氣一般出現(xiàn)在年齡偏大的孩子身上,3歲前不常見。 總之,對待孩子的“淘氣”,成人既不能簡單粗暴,也不能放任不管,而應該區(qū)別對待,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108156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