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為了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并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就必須盡可能避免孩子由于對老師的抵觸情緒而產(chǎn)生的不愉快學習體驗。同時,要讓孩子懂得,對老師的尊重并不等于認為老師做得都對,對老師有意見就應該向老師提出來,只是需要講究一些策略。
1、傾聽。當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對老師有抵觸情緒時,首先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自由的發(fā)表意見的心理氛圍,使孩子毫不隱瞞地講清楚老師批評自己的原因以及對自己的態(tài)度和自己接受批評時的心情。家長要認真傾聽,并采取適宜的方法解決。如果是屬于孩子認識偏激或行為錯誤時,家長要積極引導;如果是屬于老師處理問題存在片面性或有失誤時,家長要積極主動與老師交換意見,以化解孩子的抵觸心理。
2、換位思考。讓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和處理問題,創(chuàng)造情景讓孩子親身體會老師的難處,并在這個過程中改善師生間的關系,減輕或避免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切忌在沒搞清事實真相之前就簡單粗暴地批評孩子或?qū)蠋煴硎静粷M。這既不能使孩子從中受到教育,也不能緩解師生間的矛盾,還增加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也有的家長對孩子一向很溺愛,不能客觀地看待孩子,覺得孩子什么都好。一旦孩子對老師有意見,就不假思索地指責老師。家長這種不經(jīng)調(diào)查研究、草率表態(tài),一味批評的做法,將助長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并對孩子的人格形成產(chǎn)生極壞的負面影響。
3、溝通。家長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老師也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為,這對家長和老師共同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對老師產(chǎn)生抵觸情緒是極其重要的。老師不可能在短時期內(nèi)對班上每一個學生都有很全面的了解,所以在評價學生時總會產(chǎn)生一些偏差,如果此時家長能及時提供孩子的日常行為狀況,有利于老師實施教育。同時,家長也應該逐步將孩子視為一個求知的學生,而不再是成天被捧著的、被護著的小寶貝。
為了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并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就必須盡可能避免孩子由于對老師的抵觸情緒而產(chǎn)生的不愉快學習體驗。同時,要讓孩子懂得,對老師的尊重并不等于認為老師做得都對,對老師有意見就應該向老師提出來,只是需要講究一些策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108178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