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學中通常把人格、個性作為同義詞來理解。一般是指人的性格、氣質和能力的總和。人格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人格是一個內涵很豐富的概念,人格是一個人心理特征的總和。它既包含了人的品德,又包含知、情、意、行多方面的特征。還有社會道德標準,心理素質標準,行為方式標準,工作能力標準等。正常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基礎,所以,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必須重視幼年和學齡期寶寶的培養(yǎng),寶寶時期正是人格培養(yǎng)的重要時期,因此,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要培養(yǎng)寶寶做事認真的習慣,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和積極進取的意識。凡是寶寶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讓寶寶自己動手,爸爸媽媽不要包辦代替。當寶寶做事遇到困難的時候,要鼓勵他們克服,并且給予幫助,F在有不少爸爸媽媽包辦太多,致寶寶鍛煉機會少,助長了寶寶的依賴性。從小懶懶散散、怕苦怕累的寶寶長大后是很難承受挫折的,極易形成消沉的人格,在事業(yè)上也很難有所成就。
。2)要鼓勵寶寶積極與伙伴交往,和小朋友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爸爸媽媽正確的教育會使寶寶學會以誠懇、公平、謙虛、寬厚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懂得尊重別人的權益,諒解別人的短處和失誤。這樣的人格特征,就會使別人樂于與他交往。有些爸爸媽媽生怕寶寶出事,總把寶寶關在家里,不讓寶寶與其他寶寶接觸,這是極不明智的做法,對寶寶的正常發(fā)展極為不利。
。3)讓寶寶學會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自己即不驕傲、不自卑,并且具有較強的自信心。爸爸媽媽對寶寶的優(yōu)點應恰當地給予表揚和肯定,但不能抬高自己的寶寶而貶低別的小朋友。同樣,對寶寶的缺點和失誤也不能不講方式,不分場合地指責和數落,更不能以揭短的方式進行挖苦、諷刺,這樣很容易挫傷寶寶的自尊心而形成自卑感。
(4)培養(yǎng)寶寶樂觀的情緒和開朗的性格。樂觀開朗的性格是從小形成的。在和睦幸福的家庭中長大的寶寶,性格一般都比較開朗。另外,打罵寶寶、苛求責備等壓抑個性的教育方式也會導致寶寶對人敵視、自卑、憂愁等消極的人格特征。所以,在家庭生活中,爸爸媽媽應有民主的作風,允許寶寶發(fā)表個人意見,尊重寶寶的權益,從多方面發(fā)展他們的興趣愛好。
。5)增強寶寶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人們常說,“適者生存”,適應性強的人能迅速調整自己與新環(huán)境不一致的行為習慣,在新的生存環(huán)境中發(fā)展。要增強適應性切忌嬌生慣養(yǎng)。為了寶寶將來的生存與發(fā)展,應該有意識地從多方面加強培養(yǎng)和鍛煉,以增強其獨立生活的能力和適應性。
。6)培養(yǎng)寶寶謙虛謹慎、沉著穩(wěn)重、凡事要三思而后行的品質和習慣,鍛煉其勇于批評與自我批評,以便能夠不斷地消除其自身弱點,并使自己的行為方式能夠不斷地適應時代前進的步伐。
。7)培養(yǎng)寶寶廣泛的興趣愛好:這可以使人生活內容充實、知識豐富、視野寬闊,有利于智力的開發(fā)和能力的提高,從而易于取得多方面的工作成就,也容易適應社會各方面的變化。
。8)培養(yǎng)寶寶實事求是的精神,以積極的態(tài)度,正確的處理生活、學習、工作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決不回避現實,凡事從實際出發(fā),能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嚴以律己、對于能做到的事情則要努力完成。
。9)培養(yǎng)寶寶熱愛祖國、愛集體、愛科學、愛勞動的精神:積極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密切與同學、同事、朋友的關系,與他們團結友愛、和睦相處,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促進,樂于助人,尊老愛幼、遇事多為別人著想。艱苦奮斗、勇于追求真理和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優(yōu)良品質。
。10)培養(yǎng)寶寶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從而使寶寶永遠朝著正確的方向,把握好人生的航程。目前,有些爸爸媽媽對獨生子女重養(yǎng)輕教、寵愛過分等不良傾向,都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108574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