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試圖把哭鬧、掙扎著的寶貝抱出門的時候,我們是否會意識到自己的教養(yǎng)標準出現(xiàn)了偏差,并沒有用最佳的辦法來解決問題。我們所做的行為并沒有顧及寶貝的需要。
父母對寶貝的有效教養(yǎng),最初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們對寶貝設定限制的能力。
如果從寶貝開始可以自己行走起,父母就建立起正向的支持性的明確限制,并在任何的情況下保持一致。寶貝渴望冒險的勇氣引導著他進行探索,而他的少不更事又會讓他誤入歧途,父母或教養(yǎng)者為他設定的界限給他帶來了安全與保護。
對寶貝所作的限制實際上并不是要捆住寶貝的手腳,而是要對這個好奇的探索者以及他的環(huán)境加以保護,讓他在給定的界限內(nèi)放開手腳、更好地發(fā)揮自己。例如,處于學步期的寶貝在穿過街道或停車場的時候不想拉住大人的手。父母應該態(tài)度堅決地做出限制:只有拉著手才能穿過街道和停車場,沒有別的選擇。讓寶貝學習樂意接受規(guī)則,并且喜歡去了解如何運用規(guī)則。
父母需要確定,寶貝的什么行為是不能允許的,并要做到始終堅持這樣的限制。
對于不同的家庭和寶貝不同的成長階段,所采用的做法可以各不相同。設定限制把寶貝經(jīng)受的挫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而這正是每個寶貝在離開家門到社會上經(jīng)受挫折的打擊之前在家里必須預先經(jīng)歷的。如果父母確實不想要初學走路的寶貝把垃圾扔得到處都是,那么就應該把垃圾桶蓋起來,或者關上門。我們要是不想讓寶貝把架子上的食物隨手拿光,就得把食品放到寶貝拿不到的地方。我們需要去教他不要拉扯小狗的毛,教他輕柔地撫摸小狗。剪刀和尖利的刀具是不能讓他碰的,我們要學會把它們放在寶貝拿不到的地方。
當難以避免的事情發(fā)生的時候,父母要想盡一切方法堅定地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用其他東西來吸引他。對寶貝有所限制會給整個家庭帶來好處。2歲左右的寶貝需要學習如何與全家一起分享家里的東西,而且父母們也需要實事求是地對待寶貝們有限的容忍度。正如一位母親所說的:“我知道寶貝們的忍受程度,也知道我自己的。”
父母限制寶貝的目的,是讓他們學會適當?shù)男袨槎皇菫榱藨土P。
并且,父母的限制是符合寶貝的年齡發(fā)展狀況的,既不會要求太多也不會多于放縱。如果父母對寶貝的行為限制是適宜而又有效的,那么寶貝的內(nèi)在自主性會獲得較好的成長。
例如,我們已經(jīng)準備出門了,寶貝正在玩玩具玩得起勁,母親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把寶貝硬抱了出來,這個2歲大的寶貝吵鬧著、掙扎著……
當我們試圖把哭鬧、掙扎著的寶貝抱出門的時候,我們是否會意識到自己的教養(yǎng)標準出現(xiàn)了偏差,并沒有用最佳的辦法來解決問題。我們所做的行為并沒有顧及寶貝的需要。寶貝需要事先提醒、需要有一個逐漸的過渡。在寶貝正玩得高興的時候,突然要他停下來并不符合他的天性。寶貝不是要公然地違抗媽媽,而只是忠實于自己的意愿。他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告別他原先的活動。如果我們同他一起坐下來,然后一起說“再見,玩具;再見,卡車;再見,小汽車……”使他能夠從玩耍中輕松地擺脫出來。這不是一個什么“技巧”或者“方法”;這種教養(yǎng)行為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于父母和寶貝之間的互相尊重,以及父母對寶貝的了解。
寶貝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們的感受、想法、行為與成年人是不同的。
一個2歲的寶貝跑到外面的路上去,只是要去把他的球撿回來,想法突然間產(chǎn)生之后,緊接著就是行動,中間不會有任何的思考。如果一個寶貝非常喜歡小伙伴的某個玩具,他就會去把它“拿”來。成年人在有了欲望之后可能會停下來,掂量一下所要采取的行動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是否符合規(guī)范與道德,而寶貝往往不會這么做。例如,在桌子下爬來鉆去的子仁或許是覺得好玩而這么做,因為坐在兒童椅上實在不是他的所愿,并且他也不可能安靜地坐在那里聽大人們說話。所以,我們需要學習“先想寶貝所想”。
如果父母在做出決定時首先從寶貝的立場考慮,那么對他們的教養(yǎng)就會具有很好的效果。
認識到這一點對我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最初我們總是感到擔心,害怕會讓寶貝們控制了我們,因為我們覺得寶貝小不懂事,我們只需要教育他們聽從大人的話按照大人的意思去做就行,也許我們自己就是帶著這樣的觀念長大的,我們的父母總會說“我是你媽,才會管你……”于是,我們今天也用相同的方式去教養(yǎng)自己的寶貝。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顧及寶貝們的觀點實際上有助于對他們加以監(jiān)督和管理。
了解寶貝成了我們懂得如何去教養(yǎng)他們的關鍵,他們知道是我們在起著主導作用,因為我們會幫助他們成為聽話的寶貝。爸爸媽媽最了解他們,在他們心里和我們心里對這一點都確信無疑。
如果父母在寶貝心中建立起絕對的責任,寶貝相信家長無條件地愛著自己。
那么,這種親子關系是良性的,是相互支持、相互接納的穩(wěn)定關系。但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家庭的親子關系是不穩(wěn)定的,寶貝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長。
例如,當子仁聽到“小姐姐坐得好”時,那也就表示“我不如別的寶貝好”……父母常常會不自覺地說“你看XX會講故事”,“XX會自己吃飯”,“XX的畫畫得真好”……這種方式會讓寶貝產(chǎn)生羞愧,感覺父母并不全然地對待自己,父母愛的前提是“我要比別人好”。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小的時候?qū)Ω改傅囊笞龀鐾讌f(xié)或遵從,到寶貝11-12歲時,也會產(chǎn)生大的親子關系沖突,因為在寶貝的心里,對父母的信任是有條件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109015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