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解析寶寶喜歡打人的四大真相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行為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導(dǎo)讀]1歲的寶寶偶然會用拳頭和牙齒跟大人或其他小朋友“交換”,這是很多媽媽的煩惱,擔(dān)心孩子長大會變得很暴力。寶寶出現(xiàn)攻擊性的舉動是正常表現(xiàn),是孩子成長的必經(jīng)階段。

對待1歲“暴力”寶寶,爸爸媽媽們只有先知道他表現(xiàn)這個舉動的背后原因,才能幫助孩子找到和平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對孩子的“暴力”舉動不做正確的指點的話,孩子將來極可能會養(yǎng)成打人的壞習(xí)慣。

孩子“暴力”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

孩子也和大人同樣,不會平白無故的發(fā)脾氣,要是他咬了其他小朋友,一定有他自己的緣故。只是1歲左右的孩子還不會為自己解釋。如今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孩子不得不動用“武力”來解決問題。

一、缺少的語言表達本領(lǐng)

把自己的真實的想法表達出來,對1歲的孩子來說是件很困難的事。也正因為如此,孩子沒法和他人確立有效的溝通,于是他選擇咬人或是打人,來宣泄自己的不滿感情。

因而,下次當(dāng)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達,但你又不明白孩子說什么時,一定要好好勸慰他,確定的奉告他“別發(fā)急,媽媽會幫助你的”,或許他就不會把氣憤發(fā)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

二、他正在學(xué)習(xí)自衛(wèi)

有時候孩子打人是出于一種自衛(wèi),可能是小朋友搶了他的奶瓶和玩具,或者有人先打了他,再或者是有小朋友抓了他的頭發(fā)。寶寶決不會容忍自己被欺凌,他會盡力保護自己的利益,這只是一種本能的反應(yīng)。

三、口腔發(fā)育的帶來的不適

1歲左右的寶寶,口腔內(nèi)牙齒、肌肉都獲得不同水平的發(fā)育,他很喜歡把器材放到嘴里咬,可以幫他減緩口腔發(fā)育給他帶來的不適。

此外寶寶在學(xué)說話時,也很喜歡把能抓到的器材放到口中,固然也包括其他小朋友的胳膊或手。這僅僅是他感知事物的一種體現(xiàn),似乎只有允許他這樣做才能獲得精確的了解。

四、恰逢孩子心情欠佳

孩子在心境欠好的時刻也會選擇宣泄不滿感情。如在他餓了、累了、尿布濕了時,他的心境就會很糟糕,這時最容易出現(xiàn)孩子之間的相互打鬧。此外,1歲的孩子正在學(xué)習(xí)各項能力的時刻,當(dāng)他遭受失敗時心境會隨著變壞,打人的舉動就很容易出現(xiàn)了。

如果父母了解孩子情緒暴力背后的原因,解決起來就容易了。

一、當(dāng)場奉告孩子“不!”

當(dāng)孩子舉動可能發(fā)生傷害時,當(dāng)場除了用最簡單的語言告訴孩子“不可以打人,不可以咬人,會受傷的!敝猓D(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到有趣的景物或許是緩解緊張局面的最好辦法,比如滑滑梯、動畫片。

二、幫助孩子宣泄情緒

在孩子焦躁想襲擊他人的時刻,可為孩子提供其他選擇,如給他一個枕頭,讓他隨意處置,還可以教他用力跺腳來宣泄自己的不滿,或者告訴孩子要是下次他生氣了可以到你身旁尋求幫助。

三、別讓孩子從攻擊中得到任何好處

寶寶并不是故意選擇利用武力爭奪玩具,而只是一種本能的自衛(wèi)或是心理特性。一旦他從這類舉動中得到利益如得到了他想要的玩具,那末他就可能把襲擊別人和獲得玩具聯(lián)絡(luò)起來,也就愈來愈喜歡用襲擊的動作和人交換。

四、多稱頌孩子的好舉動

當(dāng)孩子沒有依托襲擊而解決問題時,你應(yīng)當(dāng)多多激勵他的這些舉動,讓他能意想到這才是對的。譬如你可以表彰他的舉動“你把玩具讓給小朋友玩,你是個好孩子!

五、做孩子的好榜樣

和孩子玩的時候不要咬你的孩子,也不要打他。要是你對他說“我要吃了你!”而且把小家伙的腳指或手指放到自己的嘴里,那末他就會很自然地嘗試對他人如許做。

六、溫和地勸慰孩子

孩子在成長進程中會碰到不少挫折,如學(xué)走路、學(xué)說話等。這時候你必要為他提供一些和順踴躍的勸慰,以避免他變得暴躁。這時一個舒服的溫水浴也許是孩子最好的安慰,孩子在沐浴時可以遺忘不愉快,再加上一些他熟識的玩具,會讓他對自己重新建立信念。

七、給孩子們寬闊的活動空間

要是孩子像海里的沙丁魚一樣,擠在一起嬉戲頑耍,那你就沒必要對他們的相互襲擊的舉動發(fā)生驚異了。因為這是必定的效果,即便是成年人也不能容忍自己私人的空間過于狹窄。

Tips:爸爸媽媽不能做的三件事:

面對孩子的攻擊行為,除了上面說的咱們可以幫助他們的事之外,還有些事是咱們不能做的:

1、不要呵斥打人的寶寶:寶寶并沒意想到自己的舉動是不好的,突如其來的呵斥只會讓他感到稀里糊涂。

2、不要由于孩子打人,就讓他也試試挨打的滋味:孩子不會理解你的意圖,他只會覺得你是在損害他,最壞的效果可能讓孩子再也不信賴你。

3、不要激勵孩子報復(fù)打他的小朋友:要是“受害人”反過來去報復(fù)“囚犯”,那末終究的結(jié)果是“囚犯”會愈來愈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1092068.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