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幼兒教育的普及,上托兒所,幼兒園的孩子越采越多了。在孩子初去托兒所、幼兒園的一段時間內,年輕的父母常常遇到一個棘手的間題:孩予又哭又鬧,硬是不愿去托兒所、幼兒園。
初次離開家庭和親人的孩子,特別是那些依賴性強、性格內向的孩子尤其不肯去托兒所、幼兒園,這類孩子習慣于和親人一起生活,一下子來到陌生的托兒所、幼兒園便受不了,于是人哭人鬧起來,有的孩子剛去還不哭不鬧,這往往是因為托兒所、幼兒園新鮮的環(huán)境、好玩的玩具和天真活潑的小朋友吸引養(yǎng)他過了些時候,孩子發(fā)現(xiàn)父母不在身邊,而幾不論怎樣呼喚,也見不到父母,便感到恐俱,大哭大鬧起來,第二天,孩子說什么也不肯去托兒所、幼兒園了,
孩子不愿去托兒所、幼兒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人有一種尋求保護以獲得安全感的心理,孩子乍一離開父母和親人,來到一個生疏的環(huán)境,自然會產生一種不安全的恐懼心理,因而哭鬧不停。二是不少孩子熟悉了原來的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對新的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比如吃飯、睡覺、解大小便)都不習慣,所以哭鬧,三是有的孩子平時和祖輩或父母處得過于親昵,與他們難舍難分,在送孩子去托兒所、幼兒園的時候,有的長輩流露了過分不安和眷戀之悄,也影響了孩子的情緒,四是有的托兒所、幼兒園生活過于死板、拘謹或是孩子被阿姨訓斥,受到小伙伴們的‘攻擊嘲笑”等。五是孩子不舒服或家長的許諾沒有兌現(xiàn)等,在這種情況下,有些長時期上托兒所、幼兒園的孩子也會哭鬧。
一般說來,孩子從家庭生活轉到托兒所、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情緒上難免產生一些波動,會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為了順利完成這過渡。父母及阿姨應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做耐心細致的工作。
第一,在孩子入托或入園前,家長要抽空帶孩子到托兒所或幼兒園去玩,讓孩子認識一下阿姨、老師和小伙伴,熟悉一下新的環(huán)境,免得入托或入園后感到生疏。
第二,當母親的第一天送孩子去托兒所或幼兒園時,不要再三向孩子道別,流露出戀戀不舍的情緒,更不能流淚,而應歡歡喜喜,以解除孩子的疑慮。做母親的如果做不到這點,最好讓父親去送孩子。
第三,為了避免孩于產生孤獨感,父母最好讓孩子同附近的小朋友結伴去托兒所或幼兒園。孩子入托、入園的最初幾天,父母爭取早一點接孩子。
第四,家長接孩子時要高高興興,回到家后陪孩子玩一會兒,聽孩子講講托兒所或幼兒園里的新鮮事,及時給予鼓勵。
特別要強調的是,如果什么方法都用過了,孩子還是不肯去托兒所或幼兒園,那么,唯一的辦法就是家長堅持天天送。不論孩子如何哭鬧,家長也不能動搖,送到就走,托兒所、幼兒園的阿姨、老師會哄他、逗他,轉移他的注意力的。幾天的不適應,對孩子身心不會有什么大的傷害。經臉證明,最難辦的孩子,在數(shù)天到一周內也可以逐漸適應托兒所、幼兒園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做父母的一定要態(tài)度堅決。有的家長剛送兩天,就怕孩子受委屈,又讓孩子在家呆兩天,然后再送。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反而使孩子長時間適應不了托兒所、幼兒園的生活,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很不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109393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