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鋼琴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才藝培養(yǎng)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和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習彈鋼琴的孩子與日俱增。大批音樂人才和音樂愛好者從中脫穎而出,成為我國音樂事業(yè)發(fā)展的新生力量。

  初學鋼琴的孩子,大多五、六歲。這個年齡段的兒童正處在骨骼、體力、智力的發(fā)育時期,也是他們最初掌握鋼琴彈奏方法與技能的關鍵階段。這個時期的彈奏基礎如何、方法是否正確,對未來影響至關重要。因此如何教會學生正確的彈奏方法,怎樣引導和啟發(fā)學生的音樂想像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主動練琴的能力,教師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有針對性地進行鋼琴的初級教學研究,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從事鋼琴教學二十余載,在實踐過程中曾做過一系列的嘗試和探討,取得了一些心得體會,現(xiàn)將這些粗淺見解和感悟拿出來與同行們共同研究和探討。

  一、 兒童鋼琴啟蒙教學必須規(guī)范

  就目前學琴兒童學習鋼琴的動機而言,以提高素質(zhì)為目的,不求進度與程度的約占一半以上。由此可見,素質(zhì)教育既是一種時尚,也是一個趨勢。然而這種“提高素質(zhì)”的動機,會被某些家長曲解為“非專業(yè)性”的休閑,甚至是“消費享受式”的學習,這種“潛意識”很快地“傳播”給準備學琴或正在學琴的孩子。于是便抱著一種游戲、娛樂的“休閑”心態(tài)進入鋼琴課堂,很自然地一動手便毛病百出,因為“心病于先”,“手病”只是“心病”的一種表現(xiàn)。長此以往、且不談孩子能達到多高水準的鋼琴程度,就算是提高素質(zhì)的初衷亦難實現(xiàn);诳赡軙B(yǎng)成孩子散漫、華而不實等不良的作風,所以,教師必須有預見地明示學琴的基本要求。即雖是業(yè)余學鋼琴,不搞專業(yè),但彈鋼琴的方法不是業(yè)余的,必須按照規(guī)范正規(guī)的演奏方法去教、去學,這樣才會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1、家長要讓孩子明白一旦學琴,則應把練琴當成吃飯、睡覺一樣必不可少。

  2、每天要安排足夠的、較穩(wěn)定的時間輔導孩子練琴,同時要養(yǎng)成精力集中的好習慣。因為精力集中是學習的好品質(zhì),是良好學習習慣和練習的重要標志。

  3、家長對孩子的嚴與愛應把握尺度。同時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潛移默化的作用,盡可能多學一些基礎音樂知識。

  二、 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

  俗語說:萬事開頭難,學習鋼琴也不例外。一個良好的開端是學業(yè)成功的一半,此話一點不為過。它可以避免走彎路或少走彎路,可以避免一些不應有的毛病而成為日后鋼琴學習過程中的障礙,甚至是難以糾正的壞習慣。

  因此,兒童從剛開始接觸鋼琴時起,教師就一定要注意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的正確運用,使他們能夠順利地踏入鋼琴學習之門。五六歲學琴的孩子,大腦的形象思維比較活躍,邏輯思維尚未發(fā)展,他們的學習方法主要是模仿性的,所以教師正確的示范很重要。

  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語言特點,運用生動形象、簡單易懂的兒童語言來教學,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如:首先讓孩子們了解鋼琴鍵盤的排列及大概音響。彈一些小片段讓他們猜猜象什么,引導他們?nèi)ハ胂。孩子們有時會說高音像小鳥、像蛇,低音像大象、像老虎等,這時可以告訴他們鋼琴是富于表現(xiàn)力的?梢员憩F(xiàn)很多東西,但是沒有扎實的基本功是難以表現(xiàn)很多東西的。如小鳥的鳴叫聲、大象的抬腿,沒有靈巧的手指和牢固的手的架子是做不出來的。

  當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起來后,就可以引導他們進入正規(guī)的訓練。比如講彈奏手型時,可以用“搭房子”來比喻,告訴他們,正確的手型是彈奏的基礎,雙手放在琴鍵上要象搭房子一樣,房頂(掌關節(jié))拱起來,手指要像柱子一樣結(jié)實才能支撐起房頂,同時虎口要張開留個“門”;講連奏時可以用“走路”來形容,一只腳(手指)落地,另一只腳抬起,自然交替,身體(手腕)跟著往前走,這樣才能使聲音彈得連貫優(yōu)美;講斷奏時,可以拿拍皮球做比喻,手腕斷奏像皮球,皮球(手指尖)落地就彈起來,觸鍵時間短,有彈性;彈音階像上樓梯,抬腿(手指)時身體稍前傾,力量往前送,拇指一定要提前“藏”在掌下,像小船過橋一樣,同時注意手腕一定要隨著音符的方向走;跳音像雨滴一樣,樂句的連線,分句像唱歌的呼吸一樣有“語氣”,等等。運用這些形象的比喻,可以充分調(diào)動兒童的想象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便于他們模仿,另外還應讓他們早一些接觸黑鍵,消除對黑鍵的神秘感和恐懼感。

  三、 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和音樂表現(xiàn)力

  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和音樂表現(xiàn)力,必須從教學開始做起。在鋼琴教學中,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音樂只能意會,不能言傳”。這就是說,僅*言傳只能幫助學生理解到一定程度,無法完全講清楚,特別是一些感覺方面的體會,確實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清楚。

  但問題的另一個方面是,如果我們能夠?qū)ψ髌愤M行比較細致的分析,也將會對學生有一定的啟發(fā)。作曲家通過作品表達其思想感情和豐富的想像力,而構成作品的一系列創(chuàng)作手段當然就可以成為我們演奏者深入具體地研究對象了。如作品的調(diào)性、旋律、和聲、織體、速度、節(jié)奏、音型、聲部、音區(qū)、句法、結(jié)構、表情等等。

  研究得越細致越合理,我們對作曲家的意圖就會理解的更透徹,對演奏的再創(chuàng)造就有了可*的依據(jù),這樣,才使我們有可能幫助學生提高演奏的音樂表達能力。

  音樂感覺本身化比較抽象,容易意會,不易言明。但它必須通過具體的兩個要素——聲音與節(jié)奏來加以體現(xiàn)。我們不僅可以抽象地對學生進行啟發(fā),更能用比較具體的方式讓學生聽得到、抓得住、感覺得到,學生通過具體的掌握,逐步得到感覺方面的體會,這樣學生的音樂表達能力就一定會提高。

  其次,在節(jié)奏方面,教師也應幫助學生掌握好。如:

  1、速度不合適。一種是速度完全不合適,快慢錯位,那么其音樂形象或情感就完全不同,不符合音樂的要求。另一種是快、慢基點是對的,但分寸沒掌握好,或者能力尚未達到,那么效果也受影響。

  2、節(jié)奏不統(tǒng)一與節(jié)奏不均勻
  在一首作品中,有些學生無意識地、不知不覺當中將某些段落彈得忽快忽慢,這很不好,不能符合作品要求。原因是:一則缺乏節(jié)奏感覺、某些技術上的大原因;再者就是某些特殊節(jié)奏如三連音、四連音等相互組合、抓不住基本節(jié)奏造成不統(tǒng)一、節(jié)奏不均勻主要是因手指技能和觸鍵方面能力不強而造成。

  3、節(jié)奏的松緊.主要是節(jié)奏的自由度。節(jié)奏應該是嚴格準確的,但決不是機械的,因為節(jié)奏是表現(xiàn)音樂的重要因素;音樂是傳達人的情感,是具有生命力的,所以其節(jié)奏也應該是活的,有時緊,有時松,像人的脈搏,隨著情緒變化而有快慢的變化;但它的松緊是依據(jù)音樂的自然流露,不能隨心所欲。音樂的松緊較難把握,因為音樂是千變?nèi)f化的,沒有一個固定的公式,它更多的是一種感覺的培養(yǎng)和提高。教師應多示范,邊示范邊指揮,啟發(fā)學生演奏,會對學生有所幫助。

  另外應鼓勵學生多唱音樂,唱歌曲,不排除他們彈唱幼兒園或?qū)W校里學會的歌曲。因為歌曲有歌詞,容易理解,加之人聲是最具有表現(xiàn)力的“樂器”,很容易體會音樂旋律和音樂的傾象性,唱出音樂的線條;此時用你那動人的、富有感情的歌聲,帶動你的手指在琴鍵上“歌唱”,是容易彈出具有感染力的音樂來的。若再能多聽名家們的演奏(包括磁帶等)、多聽音樂會,在這樣的藝術氛圍熏陶下,再加上科學合理的練琴方法,相信你的音樂表現(xiàn)力會大大提高。

  四、注意培養(yǎng)兒童學習鋼琴的興趣

  有位先哲曾說過:“興趣是一種魔力,它可以創(chuàng)造出人間奇跡”。這句話并不夸張。許多家長、老師對培養(yǎng)兒童學習鋼琴都有這樣的共識:從興趣開始。

  興趣表現(xiàn)為積極性和主動性,興趣使個人對所愛的事物給予優(yōu)先的注意,并具有時刻向往的心情。前蘇聯(lián)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認為,音樂教育的首要問題在于“怎樣使孩子們對音樂發(fā)生興趣”。四五歲的孩子開始學彈鋼琴,注意力容易分散,興趣不易集中,缺乏穩(wěn)定性。要想使他們適應并習慣于鋼琴教學訓練,首先必須使他們熱愛鋼琴,使他們喜歡鋼琴教師,喜歡學琴的環(huán)境。

  其次,培養(yǎng)兒童學鋼琴的興趣,教師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由于每個學生素質(zhì)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這就要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處理方式,尤其是對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心理采取不同的方法。人常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教師可以用“表揚加鼓勵”的方式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有成就感,有自信心。楊振寧博士說:“成功的秘訣是興趣”。有了興趣就會有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所以說,興趣的培養(yǎng),對兒童學習鋼琴是尤為重要的。

  總之,在鋼琴的初級教學中,教師和家長一定要了解兒童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起孩子的音樂感受力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孩子在學琴的道路上順利成長。

  作者:小熊爸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109879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