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如何消除寶寶的不安全感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兒童心理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大人情緒暴力

  小磊的爸爸是在小磊出生這年辭職下來搞機電銷售的,爸爸的本意是兒子出生后,開銷變大了,希望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給兒子和妻子一份更好的生活,但是小磊爸爸卻對推銷的難度估計不足,連著三個月,手里的精密小機電沒推銷出去一臺,倒貼進去無數(shù)的交通費和應酬費用。小磊爸爸的情緒一段時間里變得很焦躁,那天,7個月的小磊因為不肯洗頭哭得打挺,小磊爸爸一下子怒火中燒,沖過去將小磊倒提在半空中,小磊的哭聲停了半拍,然后變成了嚎哭,盡管小磊的媽媽和奶奶沖過來攔,小磊爸爸的巴掌沒有落下去,但,小磊爸爸變了形的臉,和沙啞的喉嚨,已經(jīng)深深鐫刻在小磊的腦海里。從此小磊完全變成了“雙面人”,爸爸在時像只縮在一角的小老鼠、沒嘴葫蘆;爸爸不在時加倍地上躥下跳。小磊兩歲時家里買了一條狗,媽媽和奶奶悉心照顧這條狗,小磊去想著法兒折騰它,給它灌咳嗽藥水,喂它吃“芥末小生”(一種芥末做的魚皮花生),反正,爸爸怎么拿小磊出氣的,小磊就怎么拿小狗出氣。

  消除不安的對策

  隨著生存競爭的加劇,寶寶們所承受的來自大人的情緒暴力有增無減。在幼兒園,他們可能遇到心情煩躁的老師,在家中可能遇到心緒不佳的父母,還可能遇到受了委屈有氣無處撒的保姆,5歲以下的孩子,判斷力和辯駁力還比較弱,他們無法判斷大人不高興,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事,這使他們在心理上變得無所適從。無助、孤獨、不安,就是這樣產(chǎn)生的。那么,一旦大人發(fā)現(xiàn)自己對無辜的孩子施加了“情緒暴力”該怎么辦?越是來自最親近的人的打擊,對孩子來說,影響越是深遠。這就要求父母或老師馬上蹲下來,把孩子摟入懷中,拍撫他的頸背,并用他聽得懂的話道歉。父母和老師還可以給予孩子制止“情緒暴力”的權力。我的一位朋友彭妮,性格較急躁,她即給了她兒子一個類似羽毛球拍的大紙牌,下面有柄,可握,紙牌上用紅色寫了一個大大的“P”字,舉起來,就代表“停車!停車!我沒錯!別朝我橫沖直撞!”

  有了這個大紙牌的提醒,大人發(fā)熱的腦袋也會變得清醒。

  ●毫無防備的巨響

  貝貝兩歲的時候,跟腳跟得厲害,媽媽在客廳里打掃衛(wèi)生,她也要抱著她的玩具箱過去。有一次媽媽在貝貝玩得正專心時,忽然開動了吸塵器,貝貝馬上大叫跑出。媽媽覺得女兒膽小得有點搞笑,就沒有過來安慰她,結果,貝貝養(yǎng)成了這樣的習慣,吸塵器放在哪個屋,她就不肯進哪個屋,媽媽怎么向她解釋“沒插電、不會叫”也沒有用。

  消除不安的對策

  每一個健康的寶寶都會對外界突來的聲響做出反應,反應的表現(xiàn)形式不同(如有的哭叫不已,有的安然處之),是因為孩子的感受能力不同。有些孩子(比方貝貝)是那種敏感型的幼兒,對外界聲響反應敏銳,所受到的刺激相對也大一些,寶寶會以同樣強度的表現(xiàn)行為,將驟然集結的能量發(fā)泄出去以獲得內(nèi)心的平衡,同時,寶寶也以這種方式向自己的爸媽或其他保護人反應自己不愉快的感覺,要求保護者予以關注。就允許孩子宣泄自己的不安,并傾聽他對這種不安的“夸張”敘說。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去面對這種聲響的突然性,并重建相應的安全感。

  適應吸塵器的聲音,需要媽媽注意不要在寶寶背對你時突然開動機器,也不該覺得寶寶反應大“很搞笑”。相反,開吸塵器之間要著重預報一下,媽媽甚至可以讓寶寶和爸爸一起來模擬吸塵器的聲音,看誰模擬得像;還可以讓爸爸套上頭套和布罩子,扮演“吸塵器”,一點一點將地板上的紙屑“吸”走(其實是用手拈走);最后,當寶寶也能扮演“吸塵器”的時候,她對“吸塵器”的恐懼感,自然不翼而飛。

  ●分房睡,哭得聲嘶力竭也沒有被理睬

  輝輝1歲,斷了奶,媽媽就讓他睡到自己的小房間里去了。輝輝的媽媽留過洋,推崇西方凡事講獨立的養(yǎng)育方式,她經(jīng)常掛在口頭上的兩句話是,“人家國外的小孩,三四個月的時候就獨自在房間里睡覺了,輝輝現(xiàn)在才單獨睡,已經(jīng)夠晚。”“孩子哭了用不著馬上抱起來哄,要不然會慣壞他。”的確,在輝輝媽媽的堅持下,輝輝少則哭半小時,多則哭一小時,也就昏昏睡去。沒等媽媽得意完呢,輝輝奶奶從山東來看孫子,怎么逗弄怎么覺得這孩子不活潑,當知道兒子兒媳讓這么小的孩子單獨睡時,奶奶很不高興,說,“他才多大?他爸爸兩歲的時候我還沒給斷奶呢,現(xiàn)在走南闖北比別人有出息得多……”奶奶堅持要輝輝跟自己睡,還要輝輝媽每天等孩子睡沉了才走開。倒底是誰的說法有道理?

  消除不安的對策

  這一局婆媳對壘,輝輝奶奶更有道理。孩子從出生到大約5歲左右,最好和父母睡在一起,不一定在一張床上,但必須距離足夠近,以便孩子在感覺到寒冷、饑餓、黑暗、有便意等需要時,馬上能得到父母的照顧和安慰,否則,孩子會感到不安全。而一個內(nèi)心有深深不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后會有很強的占有欲,總是想要控制別人,而且懼怕各種變化,這些不良心理過度強烈,往往使一些人通過極端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從一出生就開始的,嬰兒對溫度、氣候、饑餓都很敏感,父母把他放在另一間屋子里“鍛煉”,會讓孩子的不安變得強烈。因此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嬰兒啼哭的時候,父母及時抱起他,用自己的體溫和觸摸,安撫他,讓他感覺到外界的環(huán)境也是安全的。孩子可以在5歲以后再與父母分開睡,這個時候鍛煉其獨立精神并不算晚。

  ●不容分說抱走自己的陌生人

  在6個月以前,小偉是出了名的“大方小子”,媽媽抱他出去,街坊鄰居任何人想親近一下“漂亮寶寶”,他都張開雙臂讓人家抱;到了1歲以后,小偉似乎越來越嚴肅和靦腆了,不僅爸媽的朋友和同事抱不了他,就連護士阿姨把他接去打針,剛抱到懷里,小偉就使勁撓人家的臉;入園時也是這樣,老師把小偉抱過去暗示小偉媽媽快走,小偉竟在老師懷里“滾地龍”一般地哭鬧,把老師的衣服揉得稀皺。到后來,小偉簡直不能看到醫(yī)院和幼兒園的門,一看到,就返身摟住媽媽的脖頸,死也不松手!

  消除不安的對策

  強行把孩子抱過來打針輸液,與經(jīng)過溝通后,由小孩媽媽抱過來的孩子,對治療的配合程度完全不一樣,前一種小孩會哭得如“上刑”一樣,他會覺得護士的一切行為都是在“謀害”他,他會拼力反抗,這會增加治療的危險性。陌生人本來就是孩子心目中的“不安全因素”,媽媽怎能在他被抱走時不聲不響?孩子被護士治服,順利打了針回來后,在情緒上,也會很長時間不諒解媽媽,以鬧別扭的方式來訴說委屈。正確的方案是首先花時間建立護士和孩子之間的信任。不少專業(yè)兒童醫(yī)院專門安排了護士“引導員”,先由這些“引導員”與孩子一起在醫(yī)院的活動室(玩具城堡)中玩,等孩子充分信任這些護士后,“引導員”就可以變身為“輸液護士”,專門為孩子打針了。這一過程中,媽媽都應全程陪伴,給病中安全感特別薄弱的寶寶以充分的撫慰。

  而小班的老師,也不應該粗暴地打斷寶寶和媽媽的“長篇告別”,硬性把孩子從媽媽懷里搶過來,這一舉動很顯然是將幼兒園的環(huán)境置于媽媽代表的溫暖的家的對立面,寶寶很自然地覺得幼兒園老師很兇、幼兒園生活一點也不自由、幼兒園寶寶一點也不快活……何妨等寶寶“告別完”,再讓媽媽交給老師?事實上,所謂“冗長的告別”,最長也不過多花區(qū)區(qū)三四分鐘而已。而這三四分鐘賦予孩子的安全感,將影響到寶寶在幼兒園半天乃至一天的情緒。

  總之,當家長被孩子搞得精疲力盡時,一定要想辦法找到寶寶的不安全感,否則問題是得不到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寶寶慢慢的變得更懂事情不再吵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109945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