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好孩子?好父母+好家教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學齡前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人們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爸爸媽媽的一舉一動都被孩子看在眼里,然后學習之?墒浅俗龊米陨,還要怎么教育才能培養(yǎng)到好孩子呢?

  孩子真的不可以輸在起跑線上么

  在中國,大部分家長和孩子都活的很累。家長們總是覺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從寶寶出生開始,家長們就為孩子決定好了人生。在寶寶到了3歲之后,就被送去各種培訓班,剝奪了孩子快樂的童年時光,讓孩子感到痛苦不堪。更夸張的是,爸爸媽媽們花盡了全部的力氣去用他們的方式栽培孩子,當孩子表現(xiàn)的不如人意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所花費的精力全部白費了,從而將這個失落感轉(zhuǎn)化為憤怒強加在孩子的身上,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創(chuàng)傷。從此,孩子有了叛逆心理,他們會想,你自己都做不到的,為什么要讓我去做呢。

  進入21世紀之后,做什么都需要培訓,考核。只有做父母,教育孩子不需要考核,其實,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天底下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爸爸媽媽都是通過不斷自我學習,陪著孩子一起成長的。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好習慣都是培養(yǎng)出來的。很多家長都會把孩子不好的習慣怪罪到學校,老是以及孩子自身,唯獨沒有檢討過自己。其實,孩子身上多數(shù)的壞習慣都是父母有意無意的培養(yǎng)出來的。父母每時每刻都是孩子的榜樣,這種潛教育的力量比顯教育來的威力大很多,這種更本質(zhì)的教育卻常常被家長們所忽略。(為什么寶寶不懂禮貌?如何教孩子懂禮貌?)

  教育孩子秉承“三不四要”原則

  三不要原則是指:

  一、不要總是把孩子跟別的孩子做比較。很多家長都喜歡說別的孩子怎么樣,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好,聽話,這樣時間長了,會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自卑心理,同時可能會產(chǎn)生怨恨家長的心態(tài)。

  二、不要總是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掛在嘴上。評價一個孩子的好壞不光是只靠學習成績,還有孩子的待人接物和為人。家長重復的把孩子成績掛在嘴上只會讓他們更厭倦學習,并且對雙方間的溝通產(chǎn)生障礙,讓孩子不愿意再跟家長交流。

  三、不要當著孩子的面互相指責。有些家長會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而吵鬧,并且會當著孩子的面互相指責。這種不和諧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四要原則是指:

  一、要學會帶著放大鏡去看孩子的優(yōu)點。孩子一旦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從心理上就會對自己要求嚴格,并且?guī)еe極自信的心態(tài)對面對生活,面對學習壓力,這樣子,效果會比家長嘮叨指責更好。

  二、學會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家長要做的,不是一味的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更重要的是關心孩子的心情和感覺,還有孩子的需求。評價孩子的標準絕對不止學習成績這一項。

  三、家長要尋找與孩子的共同興趣和愛好。想辦法找到和孩子的共通點,這樣才能走入孩子的內(nèi)心深處,才能找到跟孩子的共同語言。孩子才愿意跟家長交流,否則發(fā)生什么事情,孩子不知道如何跟家長開口,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越來越孤僻。(寶寶教育:從生活實踐中認知學習)

  四、家長要和孩子交朋友。有些家長總是表現(xiàn)出高高在上的樣子,對孩子也是輕則指責,重則打罵,這是親子交流的大忌,家長最好的辦法是與孩子交朋友,及早與孩子溝通,走入孩子內(nèi)心,了解孩子的想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110772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