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善于管理情緒的人,更容易保持平靜和愉快,即使遭遇低潮也會樂觀地應對,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他們容易理解別人,能夠建立和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即使與人產生矛盾,也能有氣度的以建設性的方式解決。這種能力,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幸福和成功,這種能力,更需要從小培養(yǎng)!那么家長應該怎么做呢?.
孩子有各種情緒是正,F(xiàn)象
四川省心理學會吳萬芳表示,孩子有各種情緒是正,F(xiàn)象,家長不能要求孩子有情緒不表達。人首先應該承認自己的感覺,才能更好地接納自己,進而接納他人。當負面情緒出現(xiàn)的時候,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這些感覺都是很自然的事,沒有什么不對的,也沒有什么可恥的。
可能大部分家長的情緒引導都是這樣的:難過了——“小事情沒啥好哭的!”生氣了——“不許嚷嚷!”委屈了——“沒事,下次注意吸取教訓就行。”害怕了——“勇敢一點嘛!”……其實這些都不是正確的情緒疏導方法。
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體驗的過程,他們在體驗的過程中學習、成長。孩子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不但會體驗快樂,也會有挫折、后悔、孤單的感覺。而對于他們來說,這往往直接支配著他的行為。一件在成人看來是芝麻綠豆大小的事,常?梢砸l(fā)孩子十分強烈的情緒波動,甚至引起情緒的“海嘯”,使孩子的表情、聲調、手勢和姿態(tài)發(fā)生變化。有研究表明,兒童時期具有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是他們以后生活中能否成功、快樂的最好預示。
教孩子認識情緒、表達情緒
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感覺,這是管理自我情緒的第一步。知道現(xiàn)在是怎樣的心情,才可能發(fā)現(xiàn)原因、思索如何處理。父母可以在自己或對方心情不好時,趁機引導孩子知道:“我生氣了”、“嗯,現(xiàn)在我很緊張,心跳很快”、“媽媽好煩惱好擔心”等等。有些游戲,如制作不同的情緒圖卡、表情臉譜等都可以讓孩子進一步學習,原來人的感覺有這么多種。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和孩子聊天,當遇到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說出來。有的時候孩子會大哭、會在地上打滾,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安靜地在旁邊呆著,等孩子自己平靜下來。有時家長還可以通過寫信、寫紙條、發(fā)短信等方式,把自己的事也和孩子講一講,說說自己高興和不高興的事,也告訴孩子自己什么感覺,怎么處理的。如此一來,孩子也就逐漸學會,如何用“講道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情。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示范
專家認為,小孩處理情緒的方法很多時候是家長處理情緒的方法的一個投射。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學習情緒管理,得先認真地反省自己——“我有沒有心煩意亂卻不知道自己是在難過生氣還是憤怒的時候?”“我能接受自己憤怒,憂郁,嫉妒等負面情緒嗎?”“我能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任嗎?還是,我習慣指責別人——都是你,讓我生氣/難過/ 害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112326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