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有義務教孩子認識性別,那么性別,就是男女差異嗎?女孩就應文文靜靜、男孩就要調(diào)皮嗎?男孩比女孩更聰明些嗎?
當然不是。
孩子的性別意識遠非性別那么簡單,也不是原來我們認為的女孩文靜,男孩調(diào)皮這樣的固有印象,性別意識和生理因素和社會環(huán)境都不無關系。
性別意識影響孩子成長
″你家的女孩子好可愛啊″、″男孩嘛,就要堅強些!
孩子在無數(shù)次聽到類似的話后,慢慢知道自己是女孩或者男孩,有了初步的性別意識。
但是,性別意識的含義,或者說作用遠遠超過性別標簽本身。
孩子不僅是自稱″男孩″或″女孩″,而且是把性別這個標簽,和社會群體聯(lián)系起來,影響他們的想法、感受和行為。也就是說,他們怎么看待自己,怎么和他人交往都會和性別認同有關。
所以,性別意識在孩子的成長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性別意識當然和生理因素分不開。同時,心理學家也提出社會環(huán)境對孩子性別意識的影響,大到整個社會,比如廣告、社會新聞、文化等等,小到一個家庭,比如父母等,都會對成長施以影響。
性別意識是逐步發(fā)展的過程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孩子們先有行為,然后才意識到自己的性別。
小朋友會模仿和觀察別人的行為,并且周圍的環(huán)境,比如父母、同伴,鼓勵他們符合性別的行為,不鼓勵不符合性別的行為。通過這些強化和懲罰,他們慢慢理解了和性別有關的行為,然后通過整合這些行為和對性別的認識,發(fā)展出自己和性別有關的看法。
與之相反,認知發(fā)展理論認為,自我的性別意識的建立早于行為。
這一派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必須先認識到性別永久性,也就是說,他們認識到,我的性別不會因為我換了發(fā)型、衣服,或者我玩什么玩具就會改變。獲得了性別永久性的兒童才會利用這個指導他們的行為,就是說,他們的行為符合他們對自己的性別認同。
大家可能也常常觀察到很多幼兒園的小朋友沒有性別永久性。他們會說:我的老師是個女孩子,因為她有長頭發(fā)。哪一天這個老師換了短頭發(fā),孩子們會一下覺得很困惑。當你問一個女孩子:″等你長大了以后,你有可能變成爸爸嗎?″她們極有可能回答:可以。一般認為,兒童到 6 歲以后才掌握性別的永久性。但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6 歲之前,兒童已經(jīng)通過觀察和獎賞,已經(jīng)獲得了一些符合性別的行為,所以總體上,性別永久性對性別行為影響不是很大。
而性別圖示理論結合前兩種理論,認為孩子一方面通過觀察他人獲得和性別相符的行為;另一方面,自己在不斷建立對性別的認識和理解,也就是性別圖式。
總之,性別意識是個逐步發(fā)展的過程。
孩子幾歲會有性別意識
那么,當孩子第一次稱呼自己男孩或者女孩時,你是不是很驚喜?
當他們知道自己性別的同時,他們會區(qū)分自己和別人的性別,會有目的地運用性別的知識和信息。
Zosuls 和同事做了一系列的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1 歲半 - 2 歲之間,大部分寶寶已經(jīng)會使用″男孩″或者″女孩″這樣的稱呼。這跟他們語言的發(fā)展和物品分類的發(fā)展是同步的。
2 歲的孩子使用″男孩″或″女孩″的稱呼時,這不僅僅是一個名稱,而是他們理解了這是一個種類,有一定的特征。
當然, 2 歲的孩子對性別的理解還是很簡單,停留在表面。比方說,他們會覺得,″男孩短頭發(fā),喜歡玩汽車″等等。相比而言,女孩理解性別類型比男孩要早得多。
研究者還通過玩玩具來觀察寶寶是不是有了最初的性別意識。研究小寶寶比較困難,因為寶寶不能頭頭是道地告訴別人″我是這么想的″。
17-21 個月的男孩,玩卡車遠遠多過女孩。而 21 個月的女孩,玩娃娃遠多過男孩。所以 21 個月的寶寶,已經(jīng)受到性別的影響,選擇社會上認同的、符合自己性別的玩具。
而且在這 4 個月當中,如果他們越來越認識到性別的不同,越來越多地用″男孩″或″女孩″來指代自己,他們就會傾向于選擇符合自己性別類型的游戲和玩具。
所以,通過寶寶的語言發(fā)展以及對他們游戲的觀察,很有可能 2 歲之前寶寶就認識到性別這個社會類別,以及這個社會類別的重要性。
女孩比男孩的數(shù)學更差嗎
以上結論告訴我們,在養(yǎng)育小寶寶的過程中,不要去強化性別刻板印象,即社會對男性和女性特征固有的印象,這往往是種偏見。
比如,女孩就要安安靜靜,干干凈凈;男孩就不要哭鼻子,要有男子氣。這些養(yǎng)育方式不知不覺會影響孩子對自身的看法。
不止一個研究發(fā)現(xiàn),女孩和男孩數(shù)學分數(shù)其實一樣好,但是讓他們講出對數(shù)學的感受,比如,″你喜歡數(shù)學嗎″、″你覺得你的數(shù)學能力怎么樣″,女孩比起男孩更加不自信,對數(shù)學抱有更多的消極情緒。
男女的差別多少會有,我們要承認它。但是,不要有意無意傳遞一些性別刻板印象,讓他們不知不覺地把自己限制住了。
父母可以減少這些和性別有關的刻板印象:
比如,在一個家庭父母分擔家務,以身作則,減少一些傳統(tǒng)的刻板印象;鼓勵孩子參加各種活動,女孩可以學跆拳道,男孩可以學做餅干;在媒體傳播一些刻板印象的時候可以和孩子討論,比如對于職業(yè),可以討論某個職業(yè)需要什么技能,而不是僅僅基于性別做判斷。
當然,第一步是,在我們在和孩子交流時,首先放下自己對性別的成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112343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