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賴床起不來,哭著鬧著,怎么都不愿意去幼兒園。就算送到幼兒園,看到父母離開,就哭得聲嘶力竭。忍著把孩子留下來,老師卻反映孩子一整天都精神疲倦、胃口不好、情緒低落、上課走神。聽到這一系列反映,媽媽們自己先崩潰了。其實,這都是“開學綜合癥”在作怪。
開學綜合癥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孩子們因開學而身心不適,出現(xiàn)一種非器質(zhì)性的病態(tài)情況,一般表現(xiàn)很明顯。通常,患此癥的孩子在生理上會有失眠、嗜睡、疲倦、食欲不佳等表現(xiàn),而心理上會出現(xiàn)厭學、焦慮、情緒不穩(wěn)定、發(fā)呆走神等情況。
孩子之所有會出現(xiàn)這些表現(xiàn),是因為他們潛意識中把對開學的負面情緒,轉換成身體的不適。這主要受心理防御機制主導,且會持續(xù)一段時間。特別要說明的是,除了孩子,有些家長和老師也會出現(xiàn)這些問題。
孩子上幼兒園哭鬧怎么治?
對于不愿意去幼兒園的孩子,家長首先要找出孩子不想上學的具體原因。一般有以下幾種:第一次上學,不愿和父母分開,有分離焦慮癥。其次,內(nèi)向敏感的孩子對陌生環(huán)境比較害怕。有些小朋友,平時極少與人交流,不適應團體活動。還有些小朋友跟不上小伙伴的進度,很難融于集體生活中,人際關系受挫后有心理壓力。
支招:對于孩子哭鬧著不肯上幼兒園這一問題,父母要找準原因,對癥下藥。但最重要的原則是父母要堅持接送,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就心軟遷就。這是孩子走上社會的第一步,我們必須得學會放手。其次,勤與教師交流溝通,家園一致,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多鼓勵,多表揚,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和自理能力。
老師反映上課精神不集中
在假期,孩子們懶散慣了,剛開學生物鐘一時難以調(diào)整,不僅遲到次數(shù)變多,而且上課時注意力也不集中,甚至打瞌睡。
支招:對于上課精神狀態(tài)差,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幫助他們調(diào)整作息時間。督促晚上準時上床睡覺,早上及時起床,大約需要一周時間就可以恢復原來的生物鐘。其次,如果孩子表現(xiàn)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家長也應做一些提高專注力的訓練。比如,當孩子正在看書、玩游戲、吃飯的時候,不要隨便打斷。此外,也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訓練專注力的玩具,如鑲嵌積木、填色繪本、走迷宮等。
一上幼兒園就生病
開學伊始,總有些孩子被感冒發(fā)燒擊倒。其實,孩子一開學就生病,除了交叉感染之外,主要因為假期的飲食和運動安排不合理造成的。若孩子在假期吃喝玩樂而缺乏運動的話,重新面對緊張的學習生活,很可能出現(xiàn)疲倦、身體酸痛等癥狀。
支招:對于開學生病的孩子,如果不是遺傳性疾病,且癥狀不嚴重的話,家長可繼續(xù)堅持送孩子上學。如果想要預防疾病,就要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如,及時調(diào)整孩子的日常飲食,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和雜糧,以及富含蛋白質(zhì)的食物。一有時間,就鼓勵或帶著孩子一起下樓鍛煉身體,讓他們的身心盡快適應新學期的生活。
這些雷區(qū),你都避開了嗎?
1.切勿急剎車,操之過急。讓孩子突然承擔過多壓力,往往會出現(xiàn)反效果,讓他們難以承受。應科學合理引導,讓他們對新學期、新知識產(chǎn)生興趣。
2.不要強行收起孩子的所有玩具,禁止他們一切娛樂活動。這么做只會讓孩子抵觸、逆反情緒加重。
3.切勿嚴厲責罵,要知道孩子適應新學期需要一些時間,而身心的調(diào)整也應循序漸進。如果家長言行不當,不僅激化矛盾傷害親子感情,還會讓孩子將“壞孩子”標簽貼在自己身上。
4.家長也要及時調(diào)整狀態(tài),若是大人也還未從散漫自由的氣氛中緩沖過來,自然也會影響到孩子。
5.家長切勿焦慮,孩子開學,有的家長比孩子還緊張、焦躁。這容易將負面情緒傳染給孩子,大家應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
孩子開學,家長自己先別焦慮
幼兒園的生活是什么樣的,也許為人父母的我們早已不記得。就算有模糊的記憶,也是殘片斷章。當自己的孩子也開始跨入幼兒園的時候,內(nèi)心異常擔憂。這除了有對學校和老師的不確定,有對孩子的不放心,也有對自己的不自信。當然,更有網(wǎng)上那些幼兒園虐童新聞的影響。
因為不確定,我們會擔憂老師對自家孩子不盡責。
因為不自信,我們會看著孩子進了教室后而不舍得離開。
因為有陰影,我們會在孩子上幼兒園后每天都提心吊膽。
因為有質(zhì)疑,我們會反復的詢問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
第一天哭鬧了沒?有沒有不適應的情況?
孩子今天在幼兒園吃了多少?有沒有午休?
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怎么樣,有沒有被欺負?
......
難道只有表現(xiàn)出這種擔憂,才有助于孩子順利入園,安慰我們的內(nèi)心嗎?當然不可能。想讓孩子快速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家長應該在孩子入園時就培養(yǎng)他們應有的能力。包含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自我防護能力、問題處理能力、與人交往能力、自我安慰能力、延遲滿足能力等。只有這些能力的增長,才能真正的幫助孩子更好地度過入園焦慮。而在這些能力之上的,應該是孩子滿滿的安全感和對父母的信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114212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