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摒除功利性目的
常聽人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再加上近幾年來,許多教育專家及科學家,都大力鼓吹音樂對智力潛能的開發(fā)有極大助益,這就造成許多家長的迷思,如飛蛾撲火般地一定要孩子學習音樂,不管他是否樂意。
不可否認,學習音樂的確有許多好處,但對年幼的孩子而言,與其說是學音樂,應該說是玩音樂,孩子的生活就是游戲,游戲就是生活,在游戲中學習,孩子學習效果佳,在豐富韻生活之余,更重要的是學音樂讓他的生活更充滿樂趣,這才是父母應該優(yōu)先考量的。
在孩子還未玩夠之前,就硬 要他坐在鋼琴前,對他無疑是一種酷弄,孩子不快樂,學習音樂對他便失去意義。
2、不迷信“名牌”、“大牌”
迷信“名牌”和“大牌”,幾乎是許多家長的通病。一方面是民族性使然,一方面是愛子心切,認為只有讓孩子進入“名牌”音樂學校、受教于有名氣的“大牌”老師之下,孩子才能學好音樂。
不能因此說這種心態(tài)就是錯的,畢竟那些已經有口碑的老師或音樂班,在教學上必有過人之外,但重點在于,它對孩子一定是好的嗎?這就好像人們迷信大牌醫(yī)生一樣,即使因為病人過多,每個人的看診時間只有兩到三分鐘,許多人還是覺得比較安心。同樣的道理,名牌老師、音樂班,在學生過多情況下,也有可能因此影響到教學品質,花了許多金錢與時間,結果孩子卻不一定有收獲。
因此無論是選擇音
音樂創(chuàng)造優(yōu)勢未來
1、培養(yǎng)決心與毅力
毅力要靠時間磨煉,若能做到每天主動練習樂器,不須父母的提醒催促,便是自律的第一步;接著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亦須具有克服各種難關的決心,以毅力持續(xù)下去,不中途而廢。有了這樣的決心與毅力,不只是運用在音樂的學習上,無論是在課業(yè)的學習或是其他生活技能的學習上,也都能秉持這樣的精神。
2、建立自信
孩子在克服這些樂曲段落中的各種難關之后,自信心也逐漸建立,因為他知道自己有能力渡過這些難關,因此日后在面對課業(yè)上的各類難題、生活中的各種挫折時,也能不喪失信心,以恒心毅力堅持到底。
3、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
畢加索說道:“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如何持續(xù)才是挑戰(zhàn)!庇變簳r期無拘無束,可隨興所至地自由發(fā)揮想像力;但若沒有受到持續(xù)的滋養(yǎng),這片想像的沃土也會因此而干枯。
音樂便是一種的力量,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不但要運用到全腦,并且同時在開發(fā)擁有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力的腦部區(qū)域,并借由解讀、分析樂曲,拓展原創(chuàng)力與獨立性。
4、優(yōu)質生活家
無論是否成為音樂家,只要能帶領孩子進入音樂殿堂,借由樂器演奏,音樂鑒賞等活動,親自體驗音樂之美,便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他一輩子的友人與人生資產。
音樂能夠健全人格,化解負面情緒,當生命遭受苦難,音樂更能撫慰身心,具有向上提升力量。讓孩子在紛擾的世界中,悠游于音樂凈土中,成為優(yōu)質的生活家。
家長施教錦囊
1、從情胎到出生,媽咪多對寶寶唱歌,有助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2、學音樂從“唱”開始,多與寶寶從事互動性強的親子音樂游戲。
3、給寶寶一個專屬的音樂天地,讓他盡情地敲打玩樂。
4、摒除功利性目的,讓孩子快樂的學習音樂。
5、“名牌”音樂班或“大牌”老師不一定適合幼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116316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