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機,是指人實施某個行為的內(nèi)心意向。如果一個人非常想實施這個行為,則稱為有強烈的動機。如果一個人沒有實施這個行為的意愿,則稱為缺乏動機。
支配動機
學(xué)者認為,從嬰兒開始,孩子就有控制和支配他們所處環(huán)境的意愿。如嬰兒轉(zhuǎn)旋鈕、開盒子、玩玩具,都體現(xiàn)了他們的這一動機。這種動機是支配動機。
支配動機是最基本的動機,除非受到外界的打擊和約束,人都具有較為強烈的支配動機。
盡管所有兒童都很好奇,但是有的孩子顯然要比另外的孩子更熱心或者更有耐心,在以上活動中更加賣力。也可以說,有更強烈的動機。
成就動機
人類與其他動物的重要區(qū)別,在于人并非僅僅具有隨機地、隨意地支配身邊的環(huán)境和事物的意愿,而且具有通過自身努力和克服困難,去實現(xiàn)心中理想、取得成就的意愿。這種意愿稱為成就動機。
可見,成就動機盡管具有興趣的因素,但在一系列活動中,并不都是有趣的。成就動機能夠?qū)е聝和瘓猿帧⒛托、甚至吃苦,是走上社會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基本動力。
我們知道,智力可以預(yù)測人的學(xué)業(yè)成就,但智力和學(xué)業(yè)成就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不是絕對的。原因就在于,兒童之間存在著成就動機的差異,而兒童的學(xué)業(yè)成就取決于他們的智力和追求成就的動機兩個因素。
支配動機向成就動機的轉(zhuǎn)變
支配動機如何轉(zhuǎn)變?yōu)槌删蛣訖C,以鼓勵孩子更多地追求成就呢? 3 后1頁
專家認為,這需要經(jīng)歷三個階段:
支配愉悅階段。在2歲以前,可以看到嬰兒克服了困難以后的興奮和喜悅。這時候,他們并不尋求別人對他們成功的注意或贊賞,失敗了也不會產(chǎn)生困擾,只是轉(zhuǎn)移目標,嘗試支配其他的玩具。
尋求贊許階段。在2歲時,幼兒開始關(guān)注他人對自己表現(xiàn)的評價。當成功時,他們會微笑著揚起頭,展現(xiàn)出“我干的”姿態(tài),以引起成人的關(guān)注,尋求成人的贊許;當失敗時,他們也開始知道尷尬,會把臉轉(zhuǎn)向別方。
行為定向階段。大約從3歲起,幼兒將出現(xiàn)一個轉(zhuǎn)折。孩子發(fā)現(xiàn),父母只對一定的行為成功與否感興趣,并對這些方面的成功給予贊賞。爭取在這些方面取得成功,對于他們更為重要。因此,支配動機有了方向性。
獲得成人贊賞的行為成功,才是對的,才應(yīng)該感到驕傲。從這個時候起,兒童有了追求成就的意愿——成就動機。
嬰兒發(fā)展對動機的影響
研究表明,兒童的依戀質(zhì)量和社會認知水平,都會影響兒童的成就動機。
那些在12-18個月間和父母形成安全型依戀的兒童,在2歲時有更強的好奇心,更強的問題解決能力,更加自信和追求自立,因而有更強的支配動機。
只有渡過了自主感危機的嬰兒,才會感到自主的愉悅,才會啟動支配動機;只有渡過了主動感危機的兒童,才知道在遵守規(guī)則的前提下,自己是可以主動探索的,而探索為他們的支配成功提供了機會,進而提高了他們的支配動機,并更加積極地進行新的探索。
支配動機是成就動機的基礎(chǔ)。沒有積極的支配動機,就不可能有積極的成就動機。 3 后1頁
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與成就動機
如果父母贊賞兒童的主動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對兒童的自立行為給予積極強化,兒童的支配動機就會得到強化。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對兒童正確的主動性探索給予積極性的評價,讓兒童有成功的體驗;而對其不恰當?shù)男袨橛枰陨埔獾闹浦购图m正。兒童就會知道,什么是該做的,是可以主動去做的,做好以后是會得到成人贊賞的,就會將一般的支配動機轉(zhuǎn)變?yōu)槌删蛣訖C。
如果父母對兒童的行為漠然視之,很少給予指導(dǎo)和有選擇的贊賞,就會影響兒童對“成就”的認識,將自己的行為停留在“支配愉悅”階段。
如果父母過度控制,吹毛求疵,孩子一旦做錯了喋喋不休,橫加指責,就會嚴重影響兒童的支配動機,進而也削弱了兒童的成就動機。
研究表明,高成就動機兒童的父母有3種品質(zhì):一是溫情和接納,允許兒童一定的獨立和自主,并盡力幫助孩子取得成功。二是及時表揚子女的成績,但不對他們偶爾的失敗加以指責。三是給兒童設(shè)定一定的標準和要求,并加以指導(dǎo)。
一個幼兒回家告訴媽媽,她不想跳舞了。媽媽問她原因,她說:“腳疼。我不想跳了。”
晚上,媽媽與幼兒園老師在電話里進行了溝通:這個孩子只有4歲,而其他孩子都比她大,她擔心在姐姐們面前跳不好。
下午,孩子卻高興地對媽媽說,“你知道嗎?孫老師沖我笑了!”
“那你還想跳嗎?”
“跳。只要有音樂,我就不累,我還跳。媽媽,是不是如果我不跳了,孫老師就會特別傷心呀?她就會哭呀?”
“是的,孫老師那么喜歡你,如果你不跳了,她會非常難過的。”
“那我一定好好跳。”
盡管我們無法再去追溯上一天孩子開始不想跳舞的原因,但可以推斷,孫老師是她尊重的老師;第二天,孫老師的贊賞和期望增強了孩子的成就動機。
專家還認為,兒童優(yōu)異的學(xué)業(yè)成就,實際上還與成就歸因有關(guān)。這個問題,我們放在兒童階段(7-12歲)再作介紹。 3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1172812.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