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習方法!

父母不得不知,孩子在幼兒園最常遇到的5個難題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入園入托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要不要送孩子上幼兒園?何時送?

當然要送,3歲以后,社會化是孩子發(fā)展的迫切需求

我想請教下,我家姑娘現(xiàn)在24個月,送幼兒園快半年了,還是不適應(yīng)。她很膽小,尿褲子了也不知道跟老師說,經(jīng)常穿著濕褲子;用勺吃飯不怎么利索,每次在幼兒園都吃不飽,回到家還得吃;不敢正眼看老師,受到表揚也就瞄一眼老師就不好意思地轉(zhuǎn)開了;每次回到家就要粘著我,一分鐘都不離開;每天早上去幼兒園都會哭,抱著我不撒手。有沒有什么辦法讓孩子開心上幼兒園?

如果條件允許,建議父母最好在3歲之后再送孩子上幼兒園。3歲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關(guān)鍵期,這期間媽媽的陪伴很重要,最好能在家安然度過。3歲后孩子的迫切需求是社會化,而幼兒園是孩子是社會化過程的最佳場所。這是由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所決定的。

3歲之前,父母若無法照顧孩子,可請老人幫忙照顧孩子,一位老人照顧一個孩子,孩子能被照顧得更好一些。過早進入幼兒園不利于孩子的發(fā)展,因為年齡越小孩子越容易產(chǎn)生挫折感。原因有三:一是幼兒園不同于家里,一位老師需要照顧多位孩子,難免會有所疏忽;二是孩子太小,并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或進行基本的生活自理,如自己動手吃飯、按時午覺、有事主動告訴大人等;三是有的地方的幼兒園教育過于學;⒅R化,偏重于教育而非保育。

若不得不送3歲之前的孩子上幼兒園,媽媽需要做好幾點:

一是在家多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如引導(dǎo)孩子自己好好吃飯,主動上廁所,有需要及時告訴大人或請大人幫忙。

二是多跟孩子分享在幼兒園的好玩的事情,引導(dǎo)孩子多說一些幼兒園的事,多表揚孩子;媽媽對孩子的贊揚,會激勵孩子更喜歡幼兒園。平日里,父母要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多跟孩子進行身體接觸,如親親、抱抱;盡可能滿足孩子對你的依戀,那都是她的正常需求。孩子只有內(nèi)心有足夠的安全感,才可能慢慢對外界發(fā)生興趣。

三是做好孩子與老師溝通的橋梁。多與老師溝通,及時將孩子的情況告訴老師,并從老師那里了解孩子在園的生活玩耍學習的情況。

每次送孩子去學校,孩子都哭哭啼啼?

分離焦慮是成長的必經(jīng)過程

我兒子3歲半了,上幼兒園快3月了。經(jīng)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動不動就說不去,強行送去就呼天搶地地哭鬧,干脆就由著他了。懷他那段時間,我的工作壓力很大,加上不太注意營養(yǎng),孩子出生后很弱小,體質(zhì)也較差,三天兩頭就得上次醫(yī)院。我內(nèi)心很愧疚,一般不是什么事就都由著他。每天早上送孩子去幼兒園都跟打仗似的,哭著鬧著不進去,晚上回到家就纏著大人說不去幼兒園;老師讓我們多給他做工作,可不論我們怎么哄、勸、威脅,都不管用。我在想,有沒有必要過兩年再送孩子去幼兒園?

剛上幼兒園的孩子通常會出現(xiàn)分離焦慮反應(yīng)。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反應(yīng),這是孩子的本能反應(yīng)——通過哭鬧等方式向大人表達恐懼和焦慮情緒。這是孩子成長中不得不經(jīng)歷的過程,哭鬧也是暫時的,大都會自動消失,父母不要過度緊張,最好能堅持送孩子上幼兒園。害怕孩子哭鬧就不送并不是好主意,孩子很可能會形成“哭鬧就可以不去”的觀點,再送時反而會加長孩子適應(yīng)的時間,無異于讓孩子再受一次罪。

不同的孩子出現(xiàn)分離焦慮的時間長短不一:有的一兩個星期,有的需要一兩個月,有的可能長達半年左右。這跟孩子早期安全感的建立有很大關(guān)系——安全感建立得好,孩子越容易順利度過這個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的焦慮反應(yīng)還跟父母的情緒有關(guān)。如果注意觀察,孩子的身邊一定有一位同樣有著分離焦慮的媽媽,因為情緒是流動和會傳染的。媽媽若對孩子依依不舍,會造成孩子恐懼上幼兒園,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媽媽首先需要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平日盡量避免將注意力全放在身上;積極引導(dǎo)孩子,多跟孩子講講上幼兒園的好處;未入園前,帶孩子多與他人特別是同齡人接觸,還可有意識地讓家中其他人幫助照看孩子,讓孩子體驗一下短暫與媽媽分離的滋味,有了體驗,孩子入園更易適應(yīng);可讓孩子帶一個熟悉的玩具去幼兒園,能起到安慰孩子的作用。平時可讓爸爸多接送孩子,孩子更樂于上幼兒園,這是因為孩子更愛向媽媽撒嬌,而從爸爸那里得到更多力量。

我小時候也沒上過幼兒園,不也挺好嗎?

孩子不是你,養(yǎng)成好的生活自理和學習習慣,是孩子的主要任務(wù)

我想問一下孩子不上幼兒園有沒有關(guān)系?我們孩子4歲了,一直在家呆著。家中老人認為不讓送孩子去幼兒園,認為家中有人照看,孩子會比在幼兒園舒適,等孩子6歲直接上小學就好。我和老公小時候也沒有上過幼兒園,學習一點也不比別人差。另外,我覺得幼兒園不就是天天玩兒嗎,孩子能學到什么,上不上都無所謂。

可最近發(fā)生的一件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我和孩子在小區(qū)里玩,發(fā)現(xiàn)別的小孩兒都跟同學呀、小伙伴一起玩,他想要加入?yún)s怎么也進不去,因為他們做的游戲是在幼兒園學的,而且大家都是一個班的。我家孩子就一直傻傻地看著他們做游戲、唱歌、說兒歌、講故事,一臉羨慕的表情,我也才知道幼兒園可以學這么多東西。我該說服家人讓孩子去上幼兒園嗎?

孩子上幼兒園是有必要的,尤其對于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而言。不像以前,一個家庭中一般都有兄弟姐妹,現(xiàn)在的孩子卻很少有。

幸好,有幼兒園。幼兒園旨在提供一個能讓孩子的需要、興趣、潛能得到充分發(fā)揮的環(huán)境,使孩子能更有力地成長。幼兒園教育是根據(jù)3-6歲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專門設(shè)計的,以游戲為主,回歸生活。大致來說,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養(yǎng)成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二是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三是激發(fā)孩子的潛能。可見,幼兒園教育對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相比于家中老人,幼兒園老師受過專門訓(xùn)練,能更好地對孩子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促進孩子身心和諧發(fā)展。

而將孩子困于家中,等于剝奪了孩子與社會接觸的機會。要知道,人的重要屬性是社會性。孩子可以通過幼兒園提供的教育條件和生活環(huán)境、師生關(guān)系、同伴關(guān)系等,與他人進行人際互動,從而逐漸形成獨立的態(tài)度、行為方式,乃至個性等重要心理品質(zhì)。這些都是家庭環(huán)境所給予不了的。相對來說,家人給予孩子的更多的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力量,不管是愛也好,還是教育也好,都帶這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長久以來,將限制孩子的發(fā)展。這也是孩子3歲后要走出家庭、進入社會的心理需要。

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其實也對父母和家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知道,孩子是不斷成長的個體,這就要求我們的父母要多了解孩子的身心特點,學習一些育兒方面的知識,要采用科學民主的教養(yǎng)方式對待孩子,爸爸也要多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

擔心孩子的新老師不夠好怎么辦?

父母是孩子與老師溝通的橋梁

我的女兒今年4歲多,上中班,今年她的班主任換了。其實還是以前的老師,是小班時候的帶班老師,但現(xiàn)在成了班主任。從這以后,她上幼兒園的抵觸情緒就特別大,每個星期幾乎有兩三天說不去上幼兒園。我問她原因,她就說這個老師特別兇。這位老師跟之前的班主任是情緒化一些,而且比較強勢,對家長也是如此。

昨天晚上孩子又哭著說不去幼兒園,她一直說她害怕。我跟她說那去上半天可以嗎?她同意了。老實說,我是打算讓她今天上一天的,中午沒打算去接她,所以我也沒有告訴老師。我不知道自己這樣做對不對?孩子不喜歡老師,我應(yīng)該怎么引導(dǎo)呢?該讓她獨自去面對嗎?

每個孩子不愿上幼兒園的原因都可能不同,父母要做的是全面了解原因,才能對癥下藥。父母不能將問題統(tǒng)統(tǒng)扔給孩子或老師,這其實是一種推卸責任的做法。我們的社會之所以強調(diào)幼兒園階段以家園共育為主,就是考慮到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還不完善,需要老師和家長組成親密的合作伙伴,共同承擔著教育孩子的重任。因此,家長和老師最好能保持及時、有效的溝通,確保了解孩子在家或在園的情況和需要,及時發(fā)現(xiàn)教育過程中的問題等。只有家長和老師共同配合、協(xié)調(diào)一致,孩子才能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要知道,孩子跟大人一樣,對待不熟悉的環(huán)境、人,或者是害怕的事物,不自覺地會采取逃避的方式應(yīng)對,只是孩子的反應(yīng)更直接,父母需要理解。孩子的心思比較敏感、脆弱,要讓孩子像大人一樣情感上不喜歡理智上卻要去做一件事比較難,他們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幫助。單純地順著孩子或讓她獨自面對都是不可取的。

所謂對癥下藥,主要就是和孩子談話,讓孩子將內(nèi)心的感受和問題將出來,4歲的孩子是可以做到的。父母首先不要焦慮,你的焦慮會給孩子不好的暗示。有時,父母只需給予孩子耐心的陪伴和共情,孩子的痛苦就會因此得到消減。

若是問題與老師有關(guān),父母需要主動與老師溝通,共同尋求解決的方法,要相信大多數(shù)老師本身對孩子是沒有惡意并希望孩子開心入園的,不妨多給老師提供一些孩子的信息,如喜好、性格特點等,家長要做老師和孩子之間溝通的橋梁。需要提醒的是,父母若是答應(yīng)了孩子某件事,最好能盡量做到,要言而有信,要不然就不要答應(yīng)。

孩子跟其他同學打架了怎么辦?

放輕松,同伴交往是孩子的成長需要

今天我和另外一位家長被老師叫去了幼兒園。原來是戶外活動的時候,兩個孩子互相推攘,后來動了真格兒大打出手,等老師發(fā)現(xiàn)的時候,他倆一個臉上破了一塊皮,另一個摔了一跤,手受了點傷。是我家孩子先招人家的,對方家長難色不是很好。事情解決后,我們走出教室發(fā)現(xiàn)兩個又在一起開心地玩起來。對方家長過去拉著孩子就離開,我還聽到她教訓(xùn)孩子說:“今后不準跟那個小孩兒玩了!蔽衣犃诵睦锖懿皇亲涛,確實,我家孩子小動作比較多,老愛招惹別人。我該限制孩子,不讓他跟別人玩嗎?

我經(jīng)常受到很多父母的信息問:“孩子受到了欺負怎么辦”之類的問題,而這位欺負別人的孩子的媽媽同樣也有困擾。不管從什么角度,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孩子在交往過程中,難免會產(chǎn)生摩擦,家長需要給予孩子積極的引導(dǎo)。生活中,遇到這種情況,很多家長會這樣教育孩子:“你傻呀,他打你,你不會打他呀!”或者是限制孩子,不讓孩子跟對方一起玩。家長護子心切的心態(tài)可以理解,但教給孩子的方式卻不恰當,這樣只會起到消極的教育效果,導(dǎo)致孩子對人際關(guān)系產(chǎn)生恐懼,嚴重者甚至會影響孩子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讓孩子時刻覺得自己弱小。

我注意到一點,案例中的雙方家長做得都沒有孩子棒。孩子已經(jīng)輕松解決了打架的問題,兩人又和好如初了。而父母介入反而可能將小事擴大化,打架孩子交往的積極性。對于學前期的孩子來說,所有的人際摩擦都是他們對人際交往的預(yù)演,父母不妨輕松看待孩子之間的問題,也盡量不給孩子的打鬧行為定性。因為此時孩子的認知發(fā)展與道德發(fā)展還沒有完全成熟,打鬧并不存在原則上的敵意,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往往是吵了沒兩分鐘又和好了。父母不妨將處理問題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孩子,孩子大都是在吵鬧中逐漸學會交往的。

這并不是說父母不作為。父母首先應(yīng)該尊重孩子的人際交往的需要,不能限制孩子交友的權(quán)利。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在關(guān)系中的,我們的各種問題是關(guān)系導(dǎo)致的,孩子在人際關(guān)系的敏感期學會處理人際關(guān)系,將為孩子成人后奠定重要基礎(chǔ)。

其次,人際交往技能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不斷的培養(yǎng)和鍛煉,父母和老師要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引導(dǎo)孩子善于與人交往:如主動與人打招呼、照顧他人需求、遵守規(guī)則等。平日里不妨多授給孩子人際交往的方法,在親子游戲中多模擬各種人際交往情景等。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習得了正確的交往技巧,面對問題時才能巧妙解決。

除給孩子提供有效建議外,父母最重要的是給予孩子積極的精神支持,讓孩子有信心自己處理難題。要知道,物質(zhì)的力量是有限的,精神的力量是無限的。只有有了堅實精神支持的孩子,才能成長為內(nèi)心堅強、有力量的孩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1179428.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