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還寶寶獨立進食的權利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行為習慣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最近有媽媽反映,寶寶有一種奇怪的習慣,常常在嘴里含著飯或水果,甚至睡覺時也不下咽,讓人看了心里直害怕,要是噎著、卡到咽喉可怎么辦?這時間長了,牙齒還不壞光光?

  嘴里含著飯,乍聽起來好像很少見,可張培隆老師給我們的信息卻不容樂觀,在她走訪的幼兒園中,這樣的現(xiàn)象還很多,十個孩子里就有兩三個,有一個小小班里二十個孩子里就有五六個。

  何以使孩子養(yǎng)成這樣的不良習慣?這個習慣會有哪些影響?媽媽又該怎么辦呢?張老師都一一做了介紹,快往下看吧。

  寶寶為什么要含東西

  家長的喂養(yǎng)方式是造成寶寶在嘴里含飯的主要原因,看看寶寶對媽媽的“抗議”吧!

  “別讓我再吃了”

  有些媽媽認為孩子吃得越多越好,寶寶已經吃飽了還追著喂,非要再“塞”進一些,孩子不能下咽當然就不咽了。

  “讓我自己吃吧”

  寶寶一歲以后就開始學習進食了,多從手抓、勺子胡亂舀開始,很容易弄臟自己和環(huán)境,有的媽媽嫌臟,收拾起來太麻煩,不愿意讓寶寶獨立吃飯,索性就一直喂他,剝奪了寶寶獨立進食的權利的同時也剝奪了其吃飯的樂趣,真的是食如嚼蠟嘍!

  “好難吃啊”

  還有的媽媽可能只顧營養(yǎng)問題而忽視了口感,或者只給寶寶吃糊狀或稀的食物,覺得有利于消化、不用咀嚼又好料理。殊不知,時間常了,孩子就會開始討厭這些食物,可不想吃有拗不過大人,真是難死寶寶啦。

  這些做法讓孩子很反感,開始時會將最后一兩口不想吃的飯含在口中不肯下咽,以此來抗拒大人的強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含飯的習慣,不含都不成了。

  危害身體健康

  含飯的習慣對孩子的危害首先是身體健康,媽媽可不能掉以輕心,看看下面的介紹就知道其嚴重性了。

  1、總吃糊狀和稀的食物,會使寶寶因缺少咀嚼而影響到面部肌肉的正常發(fā)育。

  2、牙齦發(fā)育差,齲齒、蟲牙等都有較大機會發(fā)生,有的孩子才三四歲就一口小黑牙了。

  3、影響腸胃和消化道健康,表現(xiàn)為食欲不好、飯量減少,甚至嘔吐,造成厭食等極壞的飲食習慣。

  4、因為缺少咀嚼還會影響寶寶口型的成長。

  5、這樣的孩子多偏瘦、面黃、體重輕等。

  6、在睡覺時也含著飯,熟睡后食物很容易滑入咽喉而發(fā)生窒息,甚至造成死亡等嚴重后果。

  影響心理健康

  在壞習慣的形成過程中,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到寶寶的性格、心態(tài)和氣質等,看看自己都在哪些環(huán)節(jié)上出了錯吧。

  1、長期喂飯會使寶寶從小缺乏自立、自理能力,依賴性強,沒有獨立性。

  2、由于缺少獨立吃飯的經歷,總是被告之“還太小、不能自己吃的”,缺乏自信心就很難免。

  3、總是討厭吃飯,心情會很不好,時間久了很容易形成抑郁、不快樂的性格,小小年紀就表現(xiàn)出心事重重的樣子。

  家長的對策

  媽媽首先先糾正和調整自己在喂養(yǎng)方式和觀念上的偏頗,趕快幫助寶寶戒除壞習慣,重建其對吃飯的信心與熱情,回歸飲食好習慣。

  1、及時看醫(yī)生,解決腸胃、消化道問題。

  2、還孩子獨立進食的權利。

  3、不要強迫孩子進餐,可分餐加餐(少吃多餐),按照孩子的年齡需求來喂養(yǎng),重新建立飲食好習慣。

  4、讓孩子多戶外活動,增加肢體運動、增加熱量的消耗。

  5、營造進食好氛圍

  6、或邀請孩子的同伴來一起進餐。

  聰明提醒

  對付鬼精靈的招數(shù)

  還有一種小頑皮,古怪精靈,跟喂養(yǎng)方式無關,不肯正常進餐,養(yǎng)成了很壞的進食習慣。

  對付這樣的鬼精靈,媽媽要會耍點手段才行。

  1、當寶寶還不太飽又不肯再吃時,媽媽要下決心糾正,先表明態(tài)度:你不吃了我就不喂了,不過在下次開飯之前沒的吃。

  2、當小東西餓了要吃的時要堅持不給他吃(餓兩小時沒問題)。

  3、一定要等到正常吃飯時再給他吃。

  幾次下來,一般會有效。

  聰明提醒

  為寶寶獨立進食做準備

  還孩子獨立進餐的權利,并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進餐環(huán)境,準備合適的就餐工具,使吃飯成為一件快樂的事,對還沒有此壞習慣的小寶寶來說,就更重要。

  工具:

  1、短柄調羹,便于抓握。

  2、小桌子,高矮適宜,與寶寶身高相符。

  3、小塊地毯,即使被寶寶弄臟了也方便清洗。

  4、進餐時要保持安靜的環(huán)境,最好放一些舒緩輕柔的音樂。

  食物:

  1、魚、蔬菜必備,多吃纖維食物,可磨練寶寶牙齒。

  2、五香豆可適當吃,吃之前大人先大致弄碎一些(適合三歲寶寶)。

  3、準備硬一點的餅干、粗的麥片(含粗纖維)等,增加寶寶咀嚼的機會(適合一歲寶寶)。

  張老師聰明寶箱

  18—24個月是獨立進餐的關鍵期,媽媽可以利用這個關鍵期來培養(yǎng)寶寶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將有助其身心健康和生長發(fā)育、均衡營養(yǎng)素。相反,會使寶寶養(yǎng)成依賴心理,缺少獨立性和開朗的性格,不利于今后的氣質培養(yǎng)。

  一不留神,辛辛苦苦喂出個壞習慣,媽媽以后可要警惕啊。

  不過,遇到這樣的情況也不用太慌張,媽媽只要小心應對就行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118252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