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母親們能了解各個年齡段幼兒的智力發(fā)展和情感發(fā)展情況對她們的孩子來說真是福份。三歲多的孩子,他們還不知道何為撒謊就被扣上了愛撒謊的帽子,這真是對孩子天大的誤會和冤枉。
兒童不是縮小的成人——這一觀點提醒我們,在猜度兒童的想法時不要以成人為中心,不要以為兒童的想法與我們一樣。
皮亞杰及其同事的研究清楚地顯示,兒童的世界觀和對事實的看法與成人不同。兒童的推理能力有限,加之他們的經(jīng)驗不足,這些常常導致他們得出與成人的邏輯不一致的結論。因而這些也容易使兒童陷入困境。
教師和父母會因成人所理解的違規(guī)、說謊、自私或自我中心及無理行為而對兒童大發(fā)雷霆。更糟糕的是,兒童并沒有意識到他們錯了。對于那些對皮亞杰的智力發(fā)展理論一無所知的父母或教師而言,兒童的這些行為令他們非常生氣。而對一個幼兒來說,這些行為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在幼兒園的跳蚤市場上,五歲的女孩以六元錢的價格將一玩具賣給了小朋友。十幾分鐘后,該小朋友來退貨,女孩將六元錢退給了了小朋友,拿回了游戲機。整個過程女孩沒有絲毫地不舒服不情愿。接下來,一個男孩要買女孩的游戲機,女孩說六元,男孩拿著僅余的一元說一元,女孩不假思索地將之前定價六元賣出又退回的游戲機賣給了男孩。
如果不是因為這一活動,讓我們成人來假想,我們或許不相信這是一個五歲多孩子的所為。如果換做是我們成人,首先退貨一般都會很困難,或者不退,或者退貨少退錢都是不足為奇的。尤其是接下來,女孩將之前價格定為六元的游戲機竟然不假思索地以一元的價格賣掉——這在成人看來是多么不可思議的行為!
但是,她是孩子,她就這么做了,直到現(xiàn)在,她也沒有絲毫地不開心,此事留給她的,沒有任何的不快樂,就像不曾發(fā)生過一樣。因為,她不是成人,以她的思維,她無法理解這其中的緣由。所以,她不知道她吃虧了,她不知道如果換做是成人,這是不太可能的行為。
所以,當我們站在成人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時,有人會說,你這孩子怎么這么傻呢?
但是,孩子不是縮小的成人,她不傻——當我們成人知道這一點時,我們會理解這個孩子而不是抱怨和批評這個孩子。
一個兩歲半的孩子,他拿著一顆糖避開家人走進臥室,當媽 媽推門準備進去時,孩子說:“媽 媽你別進來。”當時媽 媽意識到,她在準備吃家人不想讓他吃的糖果。孩子認為成人不進去就不知道——這在我們成人看來是多么幼稚的行為,但這一行為與孩子的發(fā)育不成熟有關,以他當時的智力水平,他以為稍微避下家人就不知道了,他甚至以為只要她背過身去不讓別人看見人家就不知道。
作為一個兒童,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看待事物就意味著:如果你希望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你想要某樣東西,它就是你的。就像孩子們小時候與大人或其他孩子玩藏貓貓時,他們總是捂上雙眼后高興地說:“你來呀,來找我呀!”他們以為自己看不見別人,別人也就看不見自己。也就是因為這些想法,從而導致孩子“說謊”,而孩子卻真誠地以為這些謊言是真的;這也使得孩子拿走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時毫無愧意。了解兒童思考方式的成人不僅不會因此責罵兒童,反而會支持兒童,幫助他們從這些情境中獲得學習。
皮亞杰發(fā)現(xiàn),幼兒事實上并不了解謊言的本質(zhì)。在他的研究中,即使兒童到了六歲,他也不能區(qū)分一個真正的錯誤和一個故意的謊言。因此,基于這種推理,一個可信的謊言是可以被接受的,而一個過于歪曲事實的謊言則是不好的。所以,向兒童解釋成人的邏輯是行不通的,相反,兒童有必要體驗因欺騙他人而產(chǎn)生的后果。
比如,一個孩子,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總是說自己肚子疼。這意味著,除了我們要過多的給予這個孩子關愛幫助他建立安全感外,還要引導他,讓他明白,當他有一天真正肚子疼時我們無法辨別是否要帶他去醫(yī)院做檢查。
隨著兒童年齡的成長,他們能夠在他人的幫助下認識到謊言對于人際關系的影響。他們也能在他人的幫助下理解把別人的東西拿走會讓他人感到傷心。為了使這些教育有效,兒童必須先和別人建立起相互關心的關系。所以,多讓兒童接觸他人,尤其是兒童,這對他們的社會性發(fā)展有益。在交往的過程中,兒童社會性等相關能力得以發(fā)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120567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