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氣質?氣質是孩子的脾氣、秉性,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對外界刺激的一種反應方式,主要跟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強度和靈活性有關。
難養(yǎng)型孩子生活節(jié)律不規(guī)則;對新的刺激反應消極,退縮,環(huán)境改變后適應較慢;情緒反應強烈,而且常為消極反應;堅持性高,不易接受安撫等。
難養(yǎng)型孩子對父母的挑戰(zhàn)非常大,父母需要有更大的耐心,理解并接納孩子的氣質特點,并根據(jù)孩子的氣質特點調整自己的教養(yǎng)方式。生活節(jié)奏不規(guī)律
壯壯是個精力充沛的小男生,晚上經常鬧騰到十一二點還不睡覺,讓父母感覺疲憊不堪,只要一關燈壯壯就開始哭鬧,于是每天晚上睡覺都演變?yōu)橐粓觥皯?zhàn)爭”。
給父母的話有些孩子天生吃飯、睡覺以及大便很有規(guī)律;而有些孩子規(guī)律性要弱一些,只要還有一絲精力,就會拒絕睡覺。而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對孩子的健康發(fā)育很重要,父母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首先,睡覺前有一些固定的程序,這是孩子心理準備的過程,比如洗漱、講睡前故事,告訴孩子睡覺前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晚安親親,這會讓孩子非常期待。
然后,到了約定的時間就堅決關燈,告訴孩子:“到了約定的睡覺時間,就要睡覺了,這樣你明天才會更有精力。”如果孩子哭鬧,可以安撫他的情緒,擁抱他一會兒,但還是要堅持關燈睡覺。
對新事物和新環(huán)境回避
珍珍是個有點害羞的孩子,進入新環(huán)境,適應得較慢。有時候媽媽帶她去參加朋友聚會,大家都圍上來的時候,珍珍就很不適應,鬧著回家,甚至有時候會咬媽媽的手來緩解自己的緊張,媽媽很困惑。
給父母的話珍珍對新環(huán)境有點回避,適應較慢,父母需要接納孩子的這一特點,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給孩子一段適應的時間,孩子需要先作為“觀察者”來認識環(huán)境,父母可以主動跟朋友打招呼,讓孩子覺得放松、安全,不要過度關注孩子,過一段時間孩子感覺放松了再引導孩子融入環(huán)境。
情緒本質消極
佳佳晚上想吃一塊糖,媽媽告訴他:“我們約定好的,晚上莎莎是個特別愛哭鬧的孩子,有時候早上一睜開眼睛,就會毫無緣由地大哭起來。剛開始父母還很有耐心,但是孩子哭鬧的次數(shù)多了,父母也漸漸開始煩躁,遇到孩子哭鬧,也會立刻心情不好,經常大吼孩子。
給父母的話情緒本質也是孩子氣質的一個特點,指孩子占優(yōu)勢反應的情緒狀態(tài)是正性的(積極、愉悅)還是負性的(不友好,不愉快,不和悅的)。如果父母意識到這是孩子一種天生的氣質,并不是在故意搗亂,就會更好地接納孩子。父母在孩子睜開眼睛的時候,給其積極的回應,或者準備一些其喜歡的玩具和游戲,讓其睜開眼睛的時候保持良好的情緒,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孩子一定會有所改變。
堅持性高
佳佳晚上想吃一塊糖,媽媽告訴他:“我們約定好的,晚上不可以吃糖,對牙齒不好,你可以等到明天再吃。”佳佳聽不進去媽媽的道理,只聽到“不能吃”三個字就開始大哭起來。佳佳每次大哭都是不達目的不罷休?蘖税雮小時的樣子,姥姥堅持不住了,出來講情:“大晚上的,別讓孩子哭了,就吃一塊吧。”媽媽表示不同意,佳佳看到有人支持自己,更來勁了,一直哭鬧下去,堅持了一個多小時,直到哭得太累了才停下來。
給父母的話堅持性高是孩子的一個優(yōu)點,在做事情的時候不怕挫折,不容易放棄。但如果孩子堅持的是不對的事情,就會被解讀為倔強,這就是氣質的兩面性,本身無好壞之分,但是有利有弊。對于堅持性高的孩子如何訂立規(guī)矩呢?
首先,訂立規(guī)矩前要跟孩子講明白,比如讓佳佳知道,在我們家晚上不可以吃糖,每個人都不例外。
其次,所有家庭成員要保持一致,尤其是孩子哭鬧的時候,本來孩子哭鬧只是一種情緒的發(fā)泄,如果有人講情,孩子會迅速意識到有機可乘,這時候哭鬧就變成了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支持其堅持下去。
第三,父母態(tài)度要前后一致,不可以因為孩子哭鬧而放棄原則,一定要“溫柔地堅持”。
情緒反應強烈
依依非常喜歡在小區(qū)廣場蕩秋千,有一次她想要過去蕩秋千時發(fā)現(xiàn)晨晨已經搶先一步上去了,心有不甘,試圖去把晨晨推開,卻被媽媽抱開了,于是開始大哭大鬧,哭聲震天。晨晨奶奶看依依哭鬧得厲害,試圖說服晨晨讓給依依,依依媽媽示意沒有關系,依依只是需要發(fā)泄一下情緒。于是媽媽一直抱著依依,沒說話,媽媽感受到依依的身體反應也很強烈,過了一會兒,哭聲慢慢小下來,媽媽說:“依依剛才沒有蕩到秋千,有點沮喪了,是嗎?”感覺到自己被理解了,依依又哭了幾聲,媽媽問:“現(xiàn)在感覺好些了嗎?你看,情緒就是這樣的,來的時候像火山爆發(fā)一樣,但是過一會兒就會過去了,每一個人都會有情緒,媽媽也會有,這是很自然的,需要身體表達出來。但是秋千是大家的,不是依依一個人的,誰先來的誰先蕩,如果有別的小朋友在玩,依依就需要等待,小朋友需要遵守規(guī)則好嗎?”依依感受著媽媽溫暖的懷抱,知道媽媽是愛她的,接受了媽媽的建議。
給父母的話對于情緒反應強烈的孩子,要給其表達情緒的時間,引導孩子感受自己身體的變化,讓孩子明白再激烈的情緒也會過去,等孩子情緒發(fā)泄完了再講道理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1223929.html
相關閱讀:
【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現(xiàn)】孩子不自信的表現(xiàn),缺乏自信的典型表現(xiàn)
面對任性的孩子,媽媽怎么辦(上)
家長對幼兒參加興趣班需要注意的問題
了解嬰兒時期寶寶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