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只是,很多時候,你的愛變成了對孩子的傷害,孩子也已經(jīng)離不開對你的依賴。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成長過程中所嘗試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nèi)プ,給孩子一個自由發(fā)展的環(huán)境,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其實,旁觀也是一種更具智慧的愛。父母能做的就是替孩子掃除路上的危險,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自己的事。
不用孩子做家務,自理能力差
凡事媽媽都說,“你盡管學習就好,其他臟活累活我來做就好!毙r候不讓孩子多磨練,長大后孩子會認為父母為他做任何事都是理所當然的,不僅生活懶散、做事馬虎、有拖延癥,還脾氣暴躁。
正確做法:
從3歲開始教孩子做家務,讓他自己丟垃圾、收拾玩具、整理床鋪、自己穿衣服。4-7歲,擺碗筷、收拾飯桌、清洗蔬菜。7-9歲,自己上學、使用電飯煲、洗碗。9歲以上,學做簡單的飯菜、學習家電的正確使用方法。父母狠點心,孩子才能真懂事。
替孩子規(guī)劃人生,缺乏主見
看似父母有更多的人生經(jīng)驗為孩子做出更好的人生規(guī)劃,但卻忘記了自己的經(jīng)驗也是滿滿積累而來。長期被迫選擇的生活,很容易養(yǎng)出討好型人格的孩子,總?cè)偹恕?/p>
正確做法:
永遠不要把孩子禁錮在自己的身邊,絕對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當孩子開始各種嘗試時,家長要做的只是向后退一步默默地支持他,給孩子空間,鼓勵他從獨自探索中,培養(yǎng)興趣、學會思考、嘗試創(chuàng)新。只有經(jīng)歷過,才會懂得父母的不容易。
取之不盡的零花錢,財商低
從最初的媽媽主動給孩子零花錢模式,變成了現(xiàn)在的“媽,給我10塊錢、20塊、30……”逐漸的孩子索要的越來越多,父母也很舍得,不乏用錢來彌補孩子缺失陪伴的行為,沒有節(jié)制、隨心所欲花錢導致的結(jié)果都一樣,很容易養(yǎng)出敗家子。
正確做法:
5-6歲比較適合進行財商啟蒙教育,多帶孩子市場買菜,存儲零花錢,傳授給他生活常識,什么東西是必需品、消耗品,哪些是現(xiàn)在要用的,其次的可以緩緩以后再買?傊,就是教孩子如何盤點資源和分配金錢。
跌倒了有人扶,抗挫折能力弱
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勢必會讓孩子抗挫折能力低下。孩子跌倒了,或者是孩子做錯了,父母首當其沖替孩子道歉,縱容過失,都會讓孩子學會推卸責任,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都是別人的問題。
正確做法:
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見世面;挑戰(zhàn)有難度的任務,培養(yǎng)孩子正視失敗和分析原因的能力;讓孩子學會適時適宜的分心,忘記生活中的小憂愁,不要因為一點點小小的挫折就發(fā)脾氣,控制情緒,活得開心,樂觀積極。
沒有天生會帶孩子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會帶孩子且優(yōu)秀的父母多少都帶點“絕情”,父母懶一點,孩子更獨立。
父母只需要知道:成長必定充滿痛苦的磨練,只有孩子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適區(qū),勇敢面對未來的生活,他才有機會變得羽翼豐滿、進退自如。孩子要成長,既需要父母狠心地、絕情地在身后輕推一把,也需要父母勇敢地在前面帶路。
文:筍干老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124170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