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利他感情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行為習慣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為生命最初的一段時光,不論在身體力量還是在社會權利上,與成年世界相比,幼兒總難免處于弱勢。然而它卻以另外的一些方式,顯示著自己有別于甚至超越成年世界的特殊力量,那是一種與幼兒獨特的理解力、豐沛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單純的愛與快樂相連的力量。正是這種力量促使著幼兒表現(xiàn)出人類最為本原、最為淳樸的行為,而正是在年幼的嬰孩身上所表現(xiàn)出的種種,更使我們進一步理解了中國古代哲學家孟子“性善論”的真諦。其實,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細心的家長常常會發(fā)現(xiàn):一個十幾個月的幼兒聽到一個嬰兒在哇哇大哭時,會馬上快步上去注視著他,甚至摸摸他的小腦袋。如果無濟于事,嬰兒還在哭泣,幼兒也就跟著哭泣起來,最后他把自己的媽媽找來,拉起媽媽的手放到嬰兒的額上。心理學家們認為,這就是嬰兒早期所表現(xiàn)出來的同情心,或稱為“移情”能力,即把自己的感情轉(zhuǎn)移運用到他人身上。幼兒的這種利他的行為恰到好處的闡釋了何謂“性善”,而作為家長,更應該注意的是盡早對幼兒這種行為或感情的保護和培養(yǎng),使幼兒這種原初而又可貴的同情心發(fā)展成為利他主義的思想感情。

幼兒的利他感情需早培養(yǎng)

利他感情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特殊的情感,通常表現(xiàn)于人的交往過程中,感情的發(fā)生是以使他人受益為前提!袄睂嶋H是一種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現(xiàn),并構成其社會能力的一種層面,它能增進幼兒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能力。人們在交往中表現(xiàn)出來的謙讓、幫助、合作、分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會的這種利他行為是一種自愿的行為,通常以他人為目的,有助于人與人之間高質(zhì)量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以適應社會生活的要求。

從各種研究結(jié)果我們可以看出,作為人之初的幼兒就已經(jīng)有了利他感情的萌芽,而在幼兒此種感情的萌芽中,家長如何激發(fā)和培養(yǎng)這種利他行為,就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其實,如果我們將這種利他感情看成是人本性的一部分的話,那么年幼的兒童,由于其獨特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則可能表現(xiàn)出更多的利他感情及相應的行為。作為家長,如果能抓住各種教育的契機,就能夠使幼兒利他的本性得以發(fā)揚。同時,正是由于幼兒早期各種利他行為的出現(xiàn),極早的通過引導培養(yǎng)幼兒健康、積極的利他感情,就尤為重要了。

榜樣教育是培養(yǎng)幼兒利他感情的重要途徑

榜樣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和成就來影響個體品德的一種方法。有專家曾指出:由于幼兒通過榜樣比通過告誡學得更多,我們就可以給他們提供好的典范來教給他們更多的東西,幼兒會熱切地模仿有道德的人的行為。從專家的觀點中,我們不難看出,榜樣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幼兒利他感情的培養(yǎng)方面,榜樣的作用同樣占據(jù)重要的地位。周圍人的一舉一動,都在刺激著幼兒的神經(jīng),激勵著幼兒對某一種行為進行簡單模仿。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幼兒是一個弱勢群體,他們完全沒有自主能力,在幼兒身上模仿性和依賴性是最為突出的特征。幼兒對父母存在著明顯的依賴和對他們的模仿,他們的吃、穿、住、行無一不是借助于別人的幫助或引導而完成的,他們是一個個沒有、且不能獨立的個體。正是這種特點使幼兒依賴父母,貼近父母,從而在父母的身上或在他們的引導中感受世界、體驗世界、認識世界。所以,幼兒表現(xiàn)出來的些許行為,都是對父母的模仿。比如,母親在帶孩子出去游玩的時候,看到別的小朋友跌到了,這個時候,母親趕忙去扶起跌倒的小朋友。其實,這中間所有的過程,孩子都看在眼里,并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以后他會學著媽媽的樣子處處關心他人。如果他看到一個嬰兒躺在床上哇哇大哭,想要玩具又夠不著的時候,他就會立即走上前去把玩具遞給他,說不定還會安慰幾句。因此,正是因為在幼兒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種種特點,決定了榜樣教育在幼兒階段的特殊意義。

榜樣教育中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父母要做到經(jīng)常想到別人,在家庭中營造尊老愛幼、互相關愛等的良好氛圍,承擔起為人父母而約束自己行為的責任,為幼兒樹立良好的言行榜樣。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孩子懂事起,他們的言談舉止都一點一滴地定格在孩子的腦海中。其次,在榜樣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對榜樣的表揚強化。這里所說的表揚強化,是通過對榜樣的表揚,以提高被試對榜樣的模仿傾向。被試模仿被表揚的榜樣行為,目的在于使自己也得到表揚。我們可以在幼兒同伴間交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幼兒身上的利他行為并及時進行表揚,這樣對其他幼兒就產(chǎn)生了一種強化。因此,在對幼兒進行道德教育的過程中,適當?shù)谋頁P強化是不可缺少的。最后,在對幼兒進行榜樣教育中,應注重幼兒的年齡差異。幼兒喜歡模仿,因此榜樣的行為能輕而易舉地為幼兒所接受。然而,不同年齡在不同的教育方式下,結(jié)果是不一致的。0-3歲的幼兒應著重正面形象教育,并要多次強化,以加強效果。此外,還必須言行一致,才能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育效果。4-6歲的幼兒應以同伴榜樣為主,并加以故事榜樣的教育。這樣有利于復雜認識的提高。這一年齡階段的兒童,更喜歡模仿家長、教師、同伴及影視中的人物,所以應該多給他們以形象化的教育。

誠然,幫助幼兒培養(yǎng)利他感情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的,但作為家長,應該認識到這種利他感情在幼兒成長中的特殊意義,做到盡早培養(yǎng),并在培養(yǎng)過程中不斷尋找教育契機,起到正面的模范作用。這樣,才能使幼兒將利他感情這種人之本能得到釋放與深化,才能為每個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純樸、溫馨的童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125165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