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寶寶的手指語言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健康育兒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剛出生不久的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是會用手指來表達自己的要求,父母只要仔細觀察,就能輕松地領悟寶寶的手指語言。

  小手張開、手指向前伸展:寶寶帶著愉快的心情醒來時小手通常是這樣的動作,這是他在邀請身邊的父母和自己一起玩。

  小手的指頭放松地彎著:這時寶寶已經(jīng)不再東張西望,他的手臂也松軟地耷拉下來,說明寶寶已經(jīng)累了,想睡覺了。

  小手捏著松松的拳頭:寶寶在睡眠中會有這種手勢,說明他正在做夢,他的眼球在眼皮下輕輕地轉動,有時還會發(fā)出輕輕的鼾聲。其實,夢中的寶寶睡得并不深,隨時可能會醒來。

  小手緊緊地握著拳頭:寶寶緊張時通常會有這樣的動作,這時或許寶寶是害怕某個陌生環(huán)境或人,也可能是他的小肚子有些不舒服。

  手臂放松、小手輕輕地握著:這時的寶寶正心滿意足地享受著美妙的時光,他愿意獨自呆著,而不需要外來的干擾。

  專家表示,有一些間接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初步判斷孩子大腦發(fā)育的情況。據(jù)介紹,新生兒從一生下來,就具備了一些本能的神經(jīng)反射本事,這些反射只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存在,如果出生后這些反射不出現(xiàn),或者到了該消失的時候不消失,都表明孩子的大腦發(fā)育可能存在問題。

  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大腦如果有了毛病,輕者智力發(fā)育受到影響,重者沒有辦法生存。所以人的大腦發(fā)育是否正常,歷來受到極大的關注。但是,大人說話顛三倒四、行為古怪,人們很容易看出他的大腦發(fā)育有了問題,而新生兒本身就不具備言語和行為的能力,其大腦發(fā)育是否正常就不容易判斷了。###NextPage###

  專家表示,有一些間接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初步判斷孩子大腦發(fā)育的情況。據(jù)介紹,新生兒從一生下來,就具備了一些本能的神經(jīng)反射本事,這些反射只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存在,如果出生后這些反射不出現(xiàn),或者到了該消失的時候不消失,都表明孩子的大腦發(fā)育可能存在問題。這類反射有以下六種,家長不妨用這些方法觀察一下自己的孩子。

  擁抱反射:

  讓新生兒仰臥在床上,托穩(wěn)他的頭頸,然后突然放低孩子的頭位,使頭向頸后屈曲10~15度角,這時,孩子會出現(xiàn)兩臂外展,接著屈曲內(nèi)收到胸前,呈擁抱狀;或者在新生兒頭部附近,用手拍擊其床墊,孩子也可出現(xiàn)這樣的反射。這種反射在孩子出生3~4個月時消失。

  踏步反射:

  扶新生兒腋下,使其站立在床上,身體略向前傾,孩子就會出現(xiàn)踏步動作。此反射在孩子出生6個月后消失。

  覓食反射:

  媽媽可用手指觸及新生兒的一側面頰,這時,孩子的頭會立即反射性地轉向該側。若輕觸其上唇,孩子會有吸吮動作,表現(xiàn)出想吃東西的樣子。正常情況下,這種反射在孩子出生3~4個月時消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127271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