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回應(yīng)】對于小朋友的需求,爸爸媽媽要給予積極的回應(yīng),但這“積極回應(yīng)”與“即刻滿足”,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一般來說,弟弟哭了,那么媽媽一定知道小朋友有需求了,不是立即跑過去滿足其,而是告訴弟弟,“好的,亮亮餓了,媽媽知道了,媽媽等一下就來哦”!這樣一來,弟弟不但意識到媽媽聽到了自己的呼喚,知道了自己的需求,而且心里充滿希望的同時,也獲得了安全感。與此同時,一舉兩得地鍛煉了弟弟延遲滿足的能力。
【溫馨氛圍】溫馨而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小朋友獲得心里安全感的最大保障;而這最大的保障又來源于爸爸媽媽,夫妻之間的互相尊重、互相關(guān)愛,是小朋友健康成長的基礎(chǔ)。對于周歲內(nèi)的弟弟來說,爸爸媽媽就是他的全部、他的整個世界,如果爸爸媽媽之間頻繁發(fā)生沖突,不但會給弟弟的心里留下陰影,而且還會令弟弟感到極大的不安與恐懼,那么這安全感的建立則無從談起。
【愛與接納】爸爸媽媽對于小朋友無條件的愛與接納,不但可以使小朋友對爸爸媽媽建立起信任的依戀關(guān)系,而且還會使其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幸福的環(huán)境中。反之,不論年齡,最令小朋友感到恐懼的是,聽到“你再鬧,媽媽就不要了”、“你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你了”之類的話語。因此,在弟弟哭鬧之時,爸爸媽媽都是拿出十分的耐心與愛心,努力做到不用不耐煩的口氣和弟弟說話,這樣會阻礙小朋友安全感的建立。
【媽媽情緒】如果說【溫馨氛圍】是小朋友建立安全感的最大保障,那么媽媽的情緒就是重中之重。為了弟弟安全感的建立,媽媽一直都是盡量把握自己的情緒,保持一個自信、穩(wěn)定、理智、平和的態(tài)度。其實(shí),這樣不但帶給弟弟安全而平靜的狀態(tài),而且媽媽本身也減少了不必要的內(nèi)心消耗。理智地想一想,對著一個未滿周歲的小朋友發(fā)脾氣、鬧情緒,有必要嗎?有意義嗎?
【平等尊重】小朋友自出生的那一刻,就不再依附于媽媽,就已經(jīng)成為一個獨(dú)立的個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都是以平等而尊重的態(tài)度與弟弟相處,更多地考慮弟弟的需求與愿望,對于弟弟想去的地方、想玩的東西,只要是安全的,媽媽一般都是給予滿足;切忌在小朋友面前驚呼“這個不能動”、“那里不能去”,這樣不但弟弟會受到驚嚇,而且也會抹殺小朋友探索新事物的興趣與動力,那么安全感的建立,又從何而來?
【規(guī)律作息】規(guī)律的生活作息,也可以為小朋友帶來安全感,比如說早餐后的親子共讀、午餐后的親子游戲、睡前的一系列活動......如果這些活動能夠固定下來,也會帶給弟弟一種期待和掌控的感覺,一件事情完成之后,會再做什么,小朋友心中一清二楚,消除焦慮不安情緒的同時,也有助于安全感的建立。
媽媽最后語:其實(shí),為0-1歲的小朋友建立心理安全感很簡單,爸爸媽媽只需要積極回應(yīng)和滿足小朋友的身心需要,付出全心全意的愛,再加上一個溫馨且規(guī)律的生活環(huán)境,讓小朋友體會到爸爸媽媽是愛他們的,周圍環(huán)境是安全的。幼年時期安全感的建立,不僅僅帶給小朋友陽光的性格,而且也為將來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有效的保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396409.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