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其實兒童看待自己的錯誤比我們心里想的要嚴(yán)重得多,因而兒童在我們成人責(zé)怪他的時候,常常忍受著內(nèi)疚的沉重負擔(dān)。
我們常常習(xí)慣于用成人的標(biāo)準(zhǔn)和眼光來看待兒童,把兒童的行為和感情用“好”“壞”來區(qū)分,使兒童常常因為日常生活中做的一些事情而受到責(zé)怪。如:兒童可能喜歡某種活動,像玩泥巴或翻弄抽屜里的東西等,總免不了被成人說成是頑皮、胡鬧。由于兒童不可能知道怎樣做成人才認為是多的,又由于依賴成人,就非常想要討成人的歡喜,這樣,兒童就漸漸對自己和自己的行為感到?jīng)]有把握而喜歡看成人的臉色行事。
給孩子的“錯誤行為”找個理由
策略之一:給孩子的“錯誤行為”找個正當(dāng)?shù)睦碛?/P>
平平是個圓臉的男孩子,他每天都帶好幾樣玩具去幼兒園,經(jīng)常和朋友互換玩具玩,甚至還常常掉了一兩個玩具。咪咪也是個可愛的小女孩,但在小小班的時候她從來也不帶玩具到幼兒園來,也不愛與其他孩子交往。在老師的要求下,她的父母每天都嘗試著鼓勵她帶玩具到幼兒園去,但她說什么也不愿意,逼得急了,她就邊哭邊喊:“他們要搶我的玩具呀!”
為什么有的兒童可以和別人一起玩自己的玩具,而有的兒童從不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和別人一起玩呢?我們?nèi)绻闯扇说囊?guī)范來判斷,會認為前者大方、慷慨,而后者自私、不友好,于是我們很可能會向后者提出要求,要他“試一試和別人一起玩”,或告訴他“和別人一起玩是很開心的”等等,如果這孩子還是不愿意或在成人要求下不得不做,但轉(zhuǎn)眼又我行我素,我們很可能對這孩子產(chǎn)生了偏見,并不知不覺地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來,更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其實,我們要解決的不是表面問題,而是行為的實質(zhì)問題:愿意和別人一起玩自己玩具的兒童是有安全感的,容易與人友好相處,他不怕吃虧,不需要提防人家侵害自己的權(quán)利;而不愿意拿出東西和別人一起玩的兒童是缺乏安全感的,他并不是自私或不友好,而是對自己應(yīng)付別人的能力沒有信心,這樣的兒童在面臨新情況或困難時,常常會退縮、反抗、甚至攻擊別人。那么成人要做的就不是要求孩子改變行為,而是先充分地給予孩子安全感,幫助他建立自信心,那么上述情況就迎刃而解了。
策略之二:讓孩子有為自己的事作決定的機會
杰杰從幼兒園回家后在看動畫片,外婆燒好了飯菜,叫道:“杰杰,吃飯啦。”杰杰先是不理不睬,外婆又叫道:“杰杰,快來呀,飯菜要冷掉了!苯芙茴^也不回地說:“不要吃飯,我要看動畫片。”外婆對一旁的外公使了個眼色,外公乘杰杰不注意,悄悄將電視頻道轉(zhuǎn)換了,立即換來了杰杰的大哭大叫,外婆好說歹說都聽不進,最后以外公狠狠打了杰杰兩下屁股才把杰杰“打到了”飯桌旁,但是杰杰是含著眼淚吃飯的,這頓飯一家人都吃得沒有味道……
很多家庭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有時成人還為了省“麻煩”而索性將飯菜端到電視機前讓孩子一邊看電視,成人一邊喂飯。不論是強迫孩子“按時進餐”,還是遷就孩子“邊看邊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都是不利的。也許我們可以在要求孩子吃飯時,給孩子一個選擇的機會,自己為自己拿主意,例如:孩子可以在“看完正看到一半的動畫片,馬上來吃飯”與“再看兩分鐘就來吃飯,然后在吃完飯后還能看一個動畫片或做一件孩子喜歡的事”兩者之間選一個方案,這樣,孩子自己做出了選擇和決定,執(zhí)行起來會比較樂意。
我們必須承認,“幼兒正在逐漸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他有堅持自己主張的內(nèi)驅(qū)力,并以此證明自己是獨立的;他有時不按照成人的囑咐行事以顯示自己的獨立性;他正在試探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一個自己有權(quán)的人!眱和枰械阶约河锌赡馨踩貓猿肿约旱闹鲝,正如他必須發(fā)現(xiàn)自己有可能在約束和限制中生活一樣,兒童接受哪種限制,對于他怎樣學(xué)會堅持自己的主張和怎樣限制自己的行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401295.html
相關(guān)閱讀:
接寶寶放學(xué)回家后五件事不能做
年輕家長糾結(jié):老人帶小孩的利與弊
孩子的不良習(xí)慣 家長難逃其責(zé)
3歲前必須糾正的4個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