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為孩子們舉辦的各種比賽如火如荼。鋼琴賽、唱歌賽、繪畫賽……據(jù)統(tǒng)計,從今年7月放暑假到現(xiàn)在,廣州市大大小小的少兒比賽已經(jīng)超過了百場。涉世未深的孩子,從小就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競技比賽,而作為家長又應該怎樣引導孩子面對比賽呢?
利用比賽提高孩子的能力并學會面對競爭與失敗
讓孩子明白參賽目的
有很多孩子是被家長拉到各種比賽場的,他們并不太清楚站在一個大大的臺子上被四周的人看,還要賣力地表現(xiàn)是為了什么。事實上,有時候為什么讓孩子參加比賽,就連家長自己都不太清楚,他們只是覺得,最好什么東西也別讓孩子錯過。放假在家準備升小學三年級的明明對記者說,放暑假以來,他已經(jīng)參加了包括圍棋、英語和鋼琴的三項比賽,每次比賽前都是緊張地準備,“這個假期過得不開心”。
專家認為,應該說,讓孩子多參加比賽有很多好處。比賽所傳達出的競爭觀念也是現(xiàn)代社會的基礎(chǔ)組成部分。“比賽”和人類的誕生一樣自然而來,人類的一生其實都離不開比賽。但是讓孩子多參賽不是為了追求名次和功利性的結(jié)果,而是讓孩子學會如何利用比賽提高自己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學會面對競爭,甚至面對失敗。
中山大學心理學教授肖計劃認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任何情況下,讓孩子先知道“為什么要做”是最重要的。因為,明確的動機是前進的動力,而盲目地參加比賽只會讓家長和孩子一起陷入徒勞無益的陷阱里。
利用比賽調(diào)動積極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自然的狀態(tài)下是容易散漫懶惰的,而比賽則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特殊的氛圍,具體表現(xiàn)在時間的有限性、條件的限制性和結(jié)果的排他性。其實,比賽把人生的很多問題濃縮在其中,在比賽的過程中,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自我的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據(jù)專家介紹,小孩子最容易有“磨蹭”的毛病,其實這就是人類自然性的一種體現(xiàn)。而如果家長善于利用比賽帶來的競爭氣氛,孩子的積極性就容易被調(diào)動起來了。其實,在比賽中鍛煉孩子的能力未必限于大家熟知的特長比賽,生活中也可以想辦法創(chuàng)造比賽的氛圍。比如說,如果早上孩子不愛起床,刷牙也磨磨蹭蹭,聰明的家長就可以和孩子搞個“起床比賽”或者“刷牙比賽”,小朋友的好勝心都比較強,如此一來,孩子的小毛病就容易被改掉了。
分析、鼓勵勝于比賽結(jié)果
對于大型的特長比賽,比賽后的總結(jié)遠比比賽本身更有意義。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分析:我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經(jīng)驗可以總結(jié)?失敗的問題在哪里?哪些“門檻”成為了前進的障礙?然后幫助孩子找到答案。
專家提醒家長,對于比賽的結(jié)果,家長要多鼓勵,少批評,盡量使用積極、正面的語言來進行總結(jié)。比如說,孩子在一個賽跑活動中只拿到了最后一名,家長應該肯定孩子說:“哇,寶貝你太棒了,你參與了比賽,本身就是值得表揚,而且媽媽也看到你盡了全力,媽媽真為你驕傲!”小孩子的心靈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經(jīng)常用正面的、肯定的語言來進行教育,就容易養(yǎng)成孩子樂觀向上的性格和自信的態(tài)度。家長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因為事實上,沒有人愿意輸。家長要讓孩子知道,雖然他不是勝者,但是爸爸媽媽一樣愛他、重視他。
此外,家長也不要拿自己孩子的失誤和其他孩子的成就做比較。孩子很清楚自己在哪方面不如別人,這樣的比較只會讓他對自己更沒有信心。在引導孩子參賽的時候,還要注意盡量讓孩子先從簡單的、容易的比賽做起,逐漸向比較困難的項目進發(fā)。
專家提醒:幫孩子 家長別犯糊涂。據(jù)專家介紹,在引導孩子參加比賽的過程中,有的家長們?nèi)菀追敢韵碌腻e誤:“包辦代替”、“帶頭犯規(guī)”和“失望呵斥”。要警惕哦!你不要成為其中之一。12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403456.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