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成了許多人教育孩子失敗的借口,也成了對問題少年詬病的理由。
隔代教育的現(xiàn)實處境
趙增青是北京汾水文化傳播公司的職員,工作的性質決定了他每天東奔西跑,愛人在一家網站工作,也沒日沒夜。他們的忙碌并沒有因孩子的誕生而稍減。剛開始,孩子由保姆帶,被摔了一跤后,他的母親就心疼地非要自己帶。這樣,從2歲起,孩子跟奶奶一塊過,夫妻倆通常只在周末接孩子回家小住。
漸漸的,他們發(fā)現(xiàn),孩子變了。對他們越來越生分,而在奶奶面前卻活蹦亂跳。夫妻倆總結的教訓是,對孩子管得太嚴了。相反,做奶奶的無比寬容,一切順著孩子。
等到孩子上小學4年級時,與趙增青兩口子的隔膜越來越深。有事沒事總想往奶奶家跑。孩子身上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撒謊成性,花錢大手大腳等等。夫妻倆調教再三都無濟于事。最后,妻子忍無可忍,開始限制孩子去見奶奶,理由是,孩子都讓奶奶慣壞了。
于是,這個家庭保持了很多年良好的婆媳關系出現(xiàn)了故障。
當趙增青羞于和別人探討這些家庭瑣事的時候,他身邊的很多人正在經受著同樣的煎熬。由隔代教育所產生的家庭爭議,成為當下中國城市家庭中最主要的矛盾之一。
不久前的“六一”期間,一項關于“隔代教育”的全國范圍調查結果顯示:中國近一半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
在上海,目前0~6歲的孩子中有50~60%屬于隔代教育,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總數的一半,而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達70%。調查說,孩子的年齡越小,與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
這項調查再次提醒人們,隔代教育在中國是普遍現(xiàn)象。這種教育模式的成敗某種程度上關系著未來中國的人口質量。
另一項資料顯示,中國60%以上的失足少年與隔代老人育孫不當有關。有些犯罪少年就是在隔代老人“護”著的情況下,一步步走向深淵的。近幾年來媒體不斷將問題少年的出事原因和隔代教育聯(lián)系起來,提到這種孩子,有意無意間都要問一句:他是不是老人帶大的?
不久前,在研究青少年網絡成癮綜合癥時,重慶師范大學心理學專家劉東剛副教授更指出,這種網絡成癮癥在隔代教育或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呈高發(fā)狀態(tài)。當隔代教育和家庭暴力相提并論時,這個問題就相當嚴重了。
隔代教育的四種類型
眼下所批判的隔代教育,出現(xiàn)在中國特定的社會背景下:一是大批老年人退休回家,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另一方面,計劃生育使得城市家庭普遍進入獨生子女時代。
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王極盛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根本上說,對隔代教育出現(xiàn)批判的聲音,是由于當下人們對子女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高很多。
以前,比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多數父母覺得孩子小學畢業(yè)就可以了。現(xiàn)在,家家戶戶都嚷著讓孩子上大學,而且上大學還不夠,還得考研。
王極盛認為,在城市化進程加快的今天,在獨生子女時代,人們對子女要求高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同時認為,做家長的,特別是隔代家長們的素質遠遠落后于時代發(fā)展和孩子成長的要求。
王極盛在數萬人中間做的一項調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長沒有學習過如何教育子女這門學問,其中,隔代家長的這個比例接近100%。
“中國的家長們從來沒有將教育子女當作一門科學,認為是無師自通的。一切全憑直覺和經驗。”王極盛說。爺爺奶奶輩的人經常稱,自己年輕時養(yǎng)活了五六個孩子,而且都健康成-年-人,現(xiàn)在,你們連一個也養(yǎng)活不了,還要我們幫忙。我們幫忙也就罷了,還嫌我們帶得不好。一方面,在觀念上,隔代家長認為帶孩子自己很有經驗。另一方面的問題則是,他們的教育方法多半有問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40600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