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矛盾,并不是老媽與老婆的個人矛盾,它的本質是一種代溝!據(jù)俺的觀察,寶寶出世前,婆媳矛盾一點也不激烈,最多體現(xiàn)為生活習慣的沖突。老人家聽力不好,喜歡把電視開得很大聲。而老婆喜歡聽得小聲點。老人家節(jié)約,豬肉視為奢侈品,不舍得買。老婆卻一身瘦骨,埋怨飯菜缺乏營養(yǎng),等等。這等小事,雖然老人家比較固執(zhí),但沒有發(fā)展成為真正矛盾。婆媳之間的矛盾,終始沒有成為大戰(zhàn)。
雙胞胎女兒出世后,婆媳矛盾急劇升溫,一度成為大戰(zhàn)。矛盾焦點變更為兩代人對育兒方式的沖突。雙方都覺得自己才是對的,各不讓步。歸納起來,有五大沖突:
書本知識育兒PK傳統(tǒng)經(jīng)驗育兒
從寶寶出生之日起,老媽與老婆的育兒觀念沖突就開始了。雙方都想爭奪育兒的主導權。
老媽認為,自己養(yǎng)育了三個兒女,加起來有十五年的育兒經(jīng)驗?芍^經(jīng)驗豐富。媳婦養(yǎng)了幾個兒女了?媳婦根本就沒有經(jīng)驗,只是生產(chǎn)前臨時看書學的,紙上談兵而已。養(yǎng)育寶寶當然應該由經(jīng)驗豐富的自己主導了。
老婆的理由也很充分。婆婆雖說育兒經(jīng)驗豐富。但那些都是農(nóng)村的落后經(jīng)驗。幾十年前的東西,早就過時了。自己在生產(chǎn)前已經(jīng)從書上學了很多現(xiàn)代育兒知識了。都二十一世紀了,當然要用現(xiàn)代科學育兒取代傳統(tǒng)的農(nóng)村育兒方式了。養(yǎng)育寶寶當然應該由自己當主導了。
雙方都說得挺有道理,誰也說不服誰。讓老公評理,老公也只能束手無策。一場大戰(zhàn)就此悄悄拉開序幕!
當然,這些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
老媽要把孩子捆扎起來,說這是傳統(tǒng),這樣孩子才長得直;老婆強調(diào)訓練寶寶的運動能力,則把寶寶穿得很寬松。
第二,請外援找保姆PK不要保姆自力更生
分歧首先是從保姆問題開始的。老媽覺得,自己老了,爺爺奶奶一心一意帶寶寶,那里用得著保姆。想當年,我們的孩子都是婆婆帶的。而且婆婆也要做家務活,或者家活。都是一邊背著寶寶做事,一邊干活的,F(xiàn)在我專職帶寶寶。已經(jīng)足夠了。
老媽不想請保姆,更主要的考慮還是鈔票。想當年,老爸大學畢業(yè)時,一個月工資才多少錢?四十元一月的工資拿了很多年,F(xiàn)在退休了,退休工資也才1000元出頭。而老媽沒有工作。做點小生意賺錢就更艱難了。當小販、門衛(wèi)、工人,F(xiàn)在保姆每月工資要千元左右。老媽無論如何都接受不了。
老婆和俺則堅持要請保姆。一方面,老媽與老爸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好,無法承擔如此大的工作量。
今年4月,保姆因家里有事離開了,我們過了兩個多月沒有保姆的日子。這段時間,老媽異常賣力,早上六點過就起床。半夜三更還在做家務。試圖證明沒有保姆,老爸老媽也能夠勝任看護雙胞胎孫女的工作。她想為兒子把保姆的錢節(jié)省下。
同其他寶媽寶爸交流,發(fā)現(xiàn)很多人有同感。老媽們一般都容不下保姆。當然,并非針保姆個人,更多的是與錢過不去,想當年,老媽們當年掙錢養(yǎng)家不容易,無法接受保姆如此“高”的工資。
第三,節(jié)儉育兒PK一切為了寶寶
老媽從小節(jié)儉,這種習慣難免在育兒方面有所體現(xiàn)。
雙胞胎女兒剛出生時,與屎尿戰(zhàn)爭一片混亂。老婆給寶寶準備了大量的紙尿褲。老媽嫌紙尿褲太貴,很久都不換,并振振有辭,想當年,我們養(yǎng)兒,早上墊上尿布就出去干農(nóng)活,直到晚上才換。老婆生怕寶寶受苦,一有動靜就換紙尿褲。老媽痛心地說,一天的尿不濕錢都要十幾二十元啊。。
寶寶出生時太小,不會吸奶,從小都吃奶粉。老媽常念叨,天啦,一筒奶粉就要一百八十元。太貴了!老爸趁機說,其實國產(chǎn)奶粉比進口奶粉便宜多了,也不錯啊。
老婆與俺給寶寶買東西,可謂不惜血本。玩具堆積如山。老媽老爸常念叨,這么小個玩具都這么貴,有啥子意思嘛。
寶寶的衣服堆滿了衣柜穿不完。老媽老是研究這個要多少錢,那個要多少錢。
寶寶不喜歡吃水果。老婆經(jīng)常給寶寶買很貴的水果,只求寶寶喜歡吃。價錢也不敢讓老媽知道。
第四,早期運動訓練PK順應自然
老婆接受的是現(xiàn)代育兒觀念的影響,比較喜歡對寶寶進行早期教育和運動能力訓練。老媽認為,寶寶只要不生病就行了。想當年,我們從來不搞這些名堂,怎么兒女還是這么健康啊?
雙胞胎女兒出生時缺氧缺血。運動能力滯后。老婆特別注重進行運動能力訓練。寶寶還小時,老婆就天天給寶寶按摸、撫觸、做操。老媽則認為這是瞎折騰沒有必要。俺聽從老婆指揮買了一個嬰兒游泳筒回來。老媽說搞啥子游泳哦。淹到啷個辦?。
雙胞胎女兒快十一個月了都還不會爬,老婆和俺急得團團轉,天天訓練寶寶爬。老媽卻一點都不著急,說長大了自己就會了,想當年,我兒子也是不會爬就直接會走了。
寶寶一歲多了,吃東西都是由大人喂,完全沒吃的意識和能力。不會自己拿奶瓶吃,也不會用手拿著東西吃。老媽總覺得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了。老婆很著急,除了自己訓練外。還說服老媽要訓練寶寶。這樣,寶寶一歲半才學會了自己拿著奶瓶吃奶,手拿水果吃。
俺也經(jīng)常勸老媽,讓寶寶早點學會這些基本生活技能,寶寶上幼兒園才不會被餓著,老媽也同意。但就是沒有意識訓練寶寶。總覺得長大了自然就會了。老婆和俺也沒有辦法。
第五,早期性格塑造PK遷就順從
老媽和老爸把雙胞胎孫女當作掌上明珠,小公主,比較遷就寶寶。寶寶動不動就哭,比較粘人。老婆則比較擔心從小驕慣養(yǎng)成不良性格。比較刻意讓寶寶養(yǎng)成獨立的性格。
當老媽與老爸看護雙胞胎女兒時,寶寶們喜歡欺負二老,動不動就讓老媽抱著。既使走路也必須要手牽著手。二老說,這沒有辦法,不然就要哭啊。
而老婆和俺看護雙胞胎女兒時,寶寶們就乖多了。自己走路,自己玩。當然,寶寶也有耍賴要大人抱,要大人牽的時候。但老婆和俺經(jīng)常和寶寶作斗爭,不會遷就寶寶。斗爭了一兩次,寶寶知道不好欺負,也就聽話了。
而老年人性格比較沉悶。也不喜歡與人交往。雙胞胎女兒生性比較膽小,不喜歡與人交往。家里偶爾來了一個客人。雙胞胎女兒往往被嚇得大哭。老媽與老爸不以為然,認為長大了自然就好了。老婆很著急,帶著寶寶出去玩時,總是有意識地讓女兒們與其他娃娃交往。見面打招呼,一起玩。時間久了,老媽也覺得應該這樣,但始終我行我素,很少帶著寶寶與其他孩子交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41462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