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這不僅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的責任感,使孩子能對自己的生活、行為負責。
2009年發(fā)生的楊鎖事件雖然極端,但足以警示天下的父母:如果想要孩子日后成為一個自立的人,從小就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讓他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培養(yǎng)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在幼時就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照顧自己的能力,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從小自理能力強的孩子,步入社會后的生存適應能力更強。如果孩子連自己都照顧不好,自立又從何談起呢?
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有利于孩子自信心、自尊心、責任心、自主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力、自我價值感等的提高。
孩子在做事過程中,鍛煉了意志,學會承擔責任,在事情完成后獲得了成就感,增強了自信心,這對孩子身心各方面的發(fā)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讓孩子自己動手自理,可以讓他們學會認知,積累生活經(jīng)驗,發(fā)展多種感官,學會多種技能,學會解決處理問題,增長才干。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1. 父母要言傳身教。
孩子會不自覺地模仿家長的行為,所以,家長首先保持房間的清潔,打理好自己的個人衛(wèi)生,做好自己的事情。教育家陶行知說:“我要兒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
2. 家長不要凡事包辦。
父母的包辦行為會使孩子失去責任心,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家長可在語言上給予指導,但是一定不要一包辦代替,給孩子機會把事情獨立做完。
3. 鼓勵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終,承擔責任。
孩子好奇心強,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試試,但是隨意性很強,做事總是虎頭蛇尾或有頭無尾。所以交給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媽媽也要有檢查、督促以及對結果的評價,以便培養(yǎng)孩子持之以恒,認真負責的好習慣。
4. 讓孩子體驗成功。
孩子通過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績時,家長要給予積極肯定。家長的表揚與肯定會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增強其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孩子明白自己能做很多的事、自己應該做很多事并且能做得很好。
親子教育方法
1. 游戲法。
父母可以利用游戲方法,使他產(chǎn)生興趣。
孩子玩完玩具后可以與他一起玩“把玩具送回家”的游戲,將玩具架上貼上各種玩具的標記,請孩子將每種玩具送到相應的位置上。每次玩完都將玩具歸位。
2. 兒歌法。
就是將生活中的技能作為內容編成兒歌,一邊說一邊讓孩子操作。
比如穿褲子,可編成兒歌:“兩座山洞前邊站,兩列火車向里鉆,嗚的一聲開過去,兩個車頭又見面。”
孩子不喜歡穿衣服時,我們說了有趣的兒歌,孩子就會很高興地自己去穿,另外洗手、刷牙、吃飯等都可以編個兒歌,這樣孩子比較喜歡接受。
3. 觀察法。
父母要傳授給孩子一些生活技能,可以讓孩子先觀察父母的做法,如媽媽是怎么刷牙或洗襪子的,爸爸是怎樣整理書柜的。
如果有些家中有攝像機的還可以將大人做事的情況攝下來放給孩子看,這樣他興趣就會很高,當他了解到大人是如何做事的以后再讓他自己學著做。
4. 競賽法。
父母可以與孩子比賽,比一比誰做得好,做得快。
例如:比比看誰誰床鋪整理得好,誰的衣服穿得快等。
這樣可以激發(fā)孩子做事的興趣及要把事情做好的愿望,父母可以適當給孩子一些鼓勵和贊揚。
5. 獎勵法。
一般適用于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自理習慣,能夠讓孩子堅持經(jīng)常去做。
比如每天自己穿脫衣服疊被子。父母可以根據(jù)孩子的表現(xiàn),如能主動自己穿衣服的可以給他插一面小紅旗。
堅持插到十面小紅旗的時候,可以獎勵一些禮物。如:圖書、畫筆、手絹等,促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認真做事的態(tài)度。
總之,教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僅能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還能培養(yǎng)幼兒愛勞動的品質。這對幼兒的成長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42891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