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性教育不要談性色變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性別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孩子最不需要的100個誤導之“談性色變”

“我的孩子最近老問我一些怪問題”、“怎么區(qū)別早戀和正常的異性交往”、“孩子什么時候該談戀愛”……在宣武區(qū)的“青春期性教育”家長課堂上,家長們說出了自己的困惑。

家長們其實一直被孩子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困擾著,也渴望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但很多人認為,孩子什么都不懂,和他們談性太尷尬了。可真等到孩子出了問題再著急就晚了。全世界每年有1400萬青少年分娩,其中大部分是意外懷孕,每年約50萬青少年患性傳播疾病,青少年的生殖健康需求已經(jīng)被家長嚴重忽視。

在我們周圍,大部分家長一跟孩子涉及性的問題就特別敏感,什么都不跟孩子說,還防著孩子。

但看著孩子慢慢長大,總覺得他們在逐漸發(fā)生變化,總擔心他們在和異性交往,懷疑他們是不是早戀了;還有很多家長甚至自己對性還糊里糊涂的,更別說給孩子講了。

這樣的家長在生活中實在太多了,正因為家長尚且如此,所以孩子的性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一直被忽略,甚至被壓抑。在家長眼里,孩子永遠是孩子,總覺得“等長大了再讓他們慢慢了解吧”?杉议L沒有意識到,孩子難道不會用自己的方式了解嗎?一旦他們了解得不科學,甚至出現(xiàn)偏差有了問題,家長再著急上火也是事后諸葛。

所以,首先家長就要打開心里的結(jié),去掉心理障礙,采用健康課堂的方式,了解青春期的性知識。用個專業(yè)詞兒來說就叫給家長“性脫敏”、“性脫盲”。

如果說家長的“性脫敏”迫在眉睫,很多人可能會不屑一顧,覺得多少有點兒危言聳聽。孩子還那么小,他們能有什么性需求?但在課堂上,家長才第一次了解到,孩子們的性需求其實是從小就有的,只是家長并未意識到而已。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有沒有被孩子這樣問過,“我是從哪兒來的?”你又是怎么“打發(fā)”孩子的?很多孩子得到的答案都是“你是爸爸媽媽撿來的”。家長并沒意識到這就是孩子的性需求,當然也不會認真回答。但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孩子,從小到大腦子里的概念一直是“我是被撿來的”,以至于在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出生欄里都“如實”寫著“撿來的”,甚至鬧到要做親子鑒定的地步。

也許聽起來很可笑,但這卻是孩子從小就建立起的一種性意識。五歲左右的孩子就開始有一些最初的性需求,對性別、出生產(chǎn)生質(zhì)疑,但家長的敷衍很可能會導致孩子錯誤的性取向。這種最初的性需求最需要的就是家庭教育,要家長給出一個正確概念,告訴他們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區(qū)分的依據(jù)是什么,讓孩子從小就形成一種性別習慣。所以這種對家長的性知識培訓則顯得更為必要。

也許在孩子小時候給他們建立這樣的性概念,對家長來說并不難,因為孩子還太小,理解不深,家長也并不存在尷尬的情況。但是如果孩子從小的性需求就被抹殺或敷衍過去了,那么隨著孩子的成長,在性問題上就會和家長產(chǎn)生隔閡,即使以后想交流都會有些困難。

其實,家長最大的難題就是不知該如何向孩子開口。但在健康教育課堂上,老師給家長提出了一些巧妙的暗示方式。比如,家長不妨在孩子床頭放一本相關(guān)的書,或是給孩子寫一封信、留一張字條,告訴他們:“你長大了,如果在生理或心理上遇到什么疑問或困惑,爸爸媽媽可以幫你解決,我們談談好嗎?”這種隱諱的暗示并不一定立竿見影,但這會給孩子一個暗示,讓他們知道家長在關(guān)心他們的性需求,而不是刻意掩飾。

在孩子眼里,家長處于強勢,而孩子是弱勢,如果家長一味地掩飾、回避,那么和孩子的距離會越來越遠。而且孩子自己會去尋找答案,但他們尋找到的信息很可能是不真實,甚至是扭曲的。相反,家長的一些小暗示,給孩子的是鼓勵,孩子會對父母產(chǎn)生信任,慢慢把心里的疑惑提出來。

雖說孩子的性需求需要家長的關(guān)注和適時地滿足,但是這種講解要把握好度。溫方老師介紹說,目前開展的性教育課主要是針對初一和高一孩子的家長,這是孩子生長發(fā)育的兩個比較重要的階段。對于初一的孩子,家長應該讓他們達到了解的程度;而高一的孩子,家長需要讓他們加深理解,達到知曉。其實,人的性需求是一個終生的過程,初一和高一的局限性太大,所以才更需要對家長進行性知識的普及,在家庭課堂中為孩子及時解決疑難。

度的把握其實不難,前提條件就是家長要正面回答孩子的問題,不要扯開話題或掩飾,這樣只會造成孩子的猜疑和不信任。最好的方式就是孩子何時提問,家長何時解答,問什么答什么,針對孩子的需求來指導孩子的現(xiàn)實生活。這樣,孩子會更尊重家長,而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只會提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432522.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