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誠的理解??傾聽孩子的哭訴,表示老師非常了解寶寶想回家的想法。讓寶寶相信老師會幫助他,從而建立對老師的依賴感。
2、積極的暗示??用小雞小鴨們上幼兒園互相快樂問好的故事,暗示孩子別人上幼兒園的時候是高高興興的,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模仿這樣的行為模式。
3、哭鬧的安撫??對于那些哭鬧不止而哄勸又不起作用的孩子,教師不妨把他抱在懷里讓他哭一陣,這樣用不了多久孩子就會平靜下來。
4、需求的滿足??對于那些極度思戀親人無心活動的幼兒,教師不妨給他們提供一些和親人有關(guān)的東西,比如美貌的照片。手帕等,滿足他們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5、溫暖的觸摸??老師和孩子說話的時候,用手輕輕撫摩孩子的臉、手、頭發(fā)等,通過肢體的接觸讓孩子感覺老師的善意,從而接受老師的關(guān)心。
2 幼兒園老師如何應(yīng)對寶寶哭鬧1、老師不能急,對他們要有耐心,有的小孩在發(fā)脾氣時你越去哄他他哭的越兇,這樣的小孩先不去問,你可以利用不鬧的小孩做些游戲和有趣的事情來轉(zhuǎn)移他們的注意力,小孩都愛玩,很快會好的.
2、根據(jù)每個幼兒的不同需要,老師可卡因用關(guān)愛的目光、鼓勵的微笑、贊美的語言、親切的擁抱來與幼兒進(jìn)行交流,幫助他們消除不安,使他們逐步對老師形成依戀。
3、在園中老師可以以游戲的口吻、游戲的形式組織幼兒的一日活動,使孩子在園中的活動充實而有趣,緩解孩子們的焦慮情緒。
4、老師會利用來、離園環(huán)節(jié),做好穩(wěn)定幼兒情緒的工作。如來園時,用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幼兒喜愛的玩具、關(guān)心的動物等)來轉(zhuǎn)移他們的注意力,以淡化分離焦慮;在離園時,用言語鼓勵幼兒,并給予小小的物質(zhì)獎勵(小星星、小貼畫等)來強化幼兒高高興興來幼兒園的積極行為。
5、入園后,老師可以定期進(jìn)行回訪,在家長進(jìn)一步了解幼兒入園后表現(xiàn)的同時,與幼兒進(jìn)行直接的互動,加深幼兒與教師間的情感交流。
6、要想讓孩子盡快適應(yīng)幼兒園的生活,縮短適應(yīng)期,首先家長的情緒、情感很重要,要消除自己消極的心態(tài);其次,每天堅持送孩子上幼兒園,多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園情況;
再有,在與孩子交流時,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語言導(dǎo)向,不要總問一些消極性的如 “有小朋友打你嗎?”、“搶你的玩具了嗎?”等問題,這會讓孩子不愛上幼兒園。家長應(yīng)在和老師溝通的基礎(chǔ)上,從正面引導(dǎo)幼兒,如:“今天你得了一個小五星,真棒!明天我們還去幼兒園,得一個大五星好嗎?”、“老師說你真乖,可喜歡你了!薄敖裉旌驼l做好朋友了?”……用積極鼓勵的語言與幼兒交流,多鼓勵孩子正確的行為,以此幫助孩子和老師、小朋友建立起感情,會讓孩子感受到上幼兒園的快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444579.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