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如何讓孩子學會謙讓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性格培養(yǎng)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1培養(yǎng)孩子的謙讓意識
讓孩子了解集體與個人的關系,把自己從“我”的概念中擺脫出來。應該讓孩子從小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他需要的別人同樣也需要,同樣有享受的權(quán)力,不能一人獨占,要想著別人。例如:吃東西時,讓孩子學會愉快地把大的、好的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小的不好的留給自己,使他懂得誰最辛苦誰就應該得到更多,自己不是家庭中的“功臣”。

2注重謙讓精神的言傳身教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成人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對孩子施以積極的影響。如:帶孩子坐公共汽車時,家長在車上看見年邁的老人和抱小孩子的婦女,便主動起身讓座。這雖然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在孩子幼小心靈中進一步增強了尊老愛幼和謙讓的意識。

3通過經(jīng)典故事,讓寶貝理解謙讓的含意
隨著寶貝漸漸長大,可以讓他誦讀經(jīng)典,并給他講講故事中的含義, 當“融4歲能讓梨”這樣朗朗上口的句子印在他的記憶里的時候,這個故事所蘊藏的內(nèi)涵,也就會慢慢深入到他的心里了。這個正面的例子,在會不知不覺中成為寶貝愿意學習和效仿的行為規(guī)范。

4和寶貝做角色游戲,幫他體會謙讓的樂趣
當寶貝大到可以玩角色游戲的時候,就可以設計一些這樣的情景和他一起來玩。比如,讓他扮演小貓和小狗,你扮演大熊,小貓是有禮貌的孩子,小狗是沒禮貌的孩子,小貓主動把座位讓給大熊爺爺受到了表揚;小狗不讓,惹得大熊爺爺很傷心;也要讓寶貝扮演大熊,體會別人讓給他座位和不讓給他座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5啟發(fā)寶貝思考和判斷,自己該不該謙讓
當和寶貝一起在游樂場或其他環(huán)境玩耍時,如果遇到相應的場景,就可以和寶貝討論,是否該謙讓,為什么該?為什么不該?啟發(fā)寶貝就事論事,幫助寶貝建立是非標準。

6鼓勵孩子學會謙讓
培養(yǎng)孩子的謙讓行為,應時刻貫穿于日常生活中,如孩子生日時要有意識地讓孩子把蛋糕先送給爺爺奶奶吃;家里有小朋友來玩時,提醒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給小朋友玩;公交車上別人給孩子讓座時,讓孩子觀察一下,周圍還有沒有比他更需要坐的人……
當孩子有謙讓行為時,家長應及時給予鼓勵:“你真懂事,學會照顧別人了!”“做得真棒,真是我們的好孩子!”通過家長的言語強化,孩子會逐漸懂得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不受人歡迎的。

7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使孩子學會“謙讓”語言和動作
促進孩子的謙讓行為。孩子年齡小,受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的局限,語言發(fā)展不成熟,不能完整地表達謙讓的意思,他們常常只知道謙讓就是好,但是在什么情況下要讓又不明白。所以,父母應先講明為什么要謙讓,對什么樣的事要謙讓,然后通過游戲、行動等來創(chuàng)造條件,促使孩子學會謙讓。

8建立家園配合,鞏固幼兒相互謙讓。
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環(huán)境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家長來說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幼兒的成長優(yōu)為重要。要想鞏固幼兒的相互謙讓的品德,就要與家長經(jīng)常聯(lián)系、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活動,向家長宣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要向家長提出要求:家長教育孩子時培養(yǎng)孩子心中有他人,讓孩子逐漸學會關心別人,遇事謙讓別人,對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經(jīng)常給予肯定。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

9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學會謙讓。
(1)教師要把幼兒當作自己的朋友。在日常活動中與幼兒平等相處,尊重幼兒的良好愿望和積極建議,與幼兒一起協(xié)商、一起出注意。這樣,幼兒樂于向老師訴說自己的想法、需求和愿望,才能更好的了解每一個幼兒。
(2)利用游戲幫助幼兒學會謙讓。因為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幼兒可在游戲中與同伴自由自在交往,在進行系列活動“大帶小”,邀請大班小朋友為小班小朋友講故事,帶小班幼兒一起進入豐富多彩的游戲區(qū),共同游戲,幫助、謙讓小班的小朋友。通過活動讓小班幼兒親身感受到大班的哥哥姐姐們對自己的關心、幫助和謙讓,并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3)在日常生活中,要事實處處引導幼兒愛同伴、愛幼兒園,和同伴建立合作關系,讓幼兒知道、懂得玩具是大家的,不能獨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44734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