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時代應當是人生讀書的蔚藍天空,孩子們渴望自由地閱讀,快樂地閱讀。魯迅十分重視兒童的這種讀書興趣的培養(yǎng)。他在《讀書雜談》中提出,“讀書至少有兩種:一種是職業(yè)的讀書,一種是嗜好的讀書”。對職業(yè)的讀書,有時就“非看不喜歡看的書不可”。然而,“嗜好的讀書”就不一樣,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強,離開了利害關系。魯迅回憶自己兒時的讀書,就是尋找愛看的書。他說“一認識字,對于書就發(fā)生了興趣,家里原有兩三箱破舊圖書,于是翻來翻去……這樣就成了習慣……”(《隨便翻翻》)為了尋找愛看的書,放學之后他便經(jīng)常到啟蒙塾師周玉田家去,對其中的一本《花鏡》特別感興趣。為了能自己有一本,竟用節(jié)省下來的全部二百文零花錢去買了一本《花鏡》。當他聽周玉田說曾經(jīng)有過一本繪圖的《山海經(jīng)》時,便十分向往那書里描繪的長翅膀的人,人面的獸,三腳的鳥,九頭的蛇……以后,他就拿積蓄起來的壓歲錢去買《山海經(jīng)》,但就是買不到。一次,長媽媽探家回來,高興地把一包用粗紙包的4本書遞給了魯迅,說 “我把你想要的‘三哼經(jīng)’買來了”。這使魯迅喜出望外,馬上翻開來看,以后就一直看著,越看越愛看。甚至,竟改變了小魯迅對長媽媽“并不怎么喜歡她”的看法,直到數(shù)十年后,魯迅還懷著深深的感情寫道:“這4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書的模樣,到現(xiàn)在還在眼前……”(《阿長與山海經(jīng)》)
魯迅十分理解兒童的閱讀心理,孩子們往往并不以成人的功利邏輯來看待讀書,他們常琢磨“月亮怎么會跟著人走,星星究竟是怎么嵌在天空中”,“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言語;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看圖識字》)以此對照當下的兒童閱讀,總是太多地受到成人的干預,什么“提高寫作水平”、“教化道德修養(yǎng)”、“提升考試成績”,等等,使兒童很難享受到自由閱讀、興趣閱讀所帶來的那種精神快樂了。這就難怪為什么今天有許多孩子不喜歡讀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45257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