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當前,很多家庭都過起了量入為出的生活,也開始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節(jié)儉精神。其實,生活在富裕國家比利時的孩子們,從八九歲起就懂得了如何 “精打細算”地支配自己有限的零花錢。
零花錢要算計著用
在比利時,通常從8歲開始,孩子們每周就能從家長那里得到零花錢了,但金額不多,多是幾枚硬幣。孩子們要想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必須一點一滴地慢慢積攢。當然,如果孩子攢的錢還不夠,而他又確實想盡快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可以先向家長借,然后以后慢慢償還。這種辦法不僅能讓孩子體驗到滿足消費欲后所需要付出的代價,還能幫助他們從小避免任性消費和節(jié)制消費欲。
學校開設理財課
在比利時,學校從小學起就開設了專門課程,教孩子了解成年人的各種職業(yè)、什么是勞動報酬、如何區(qū)別各種商品及其價格的確定等。同時引導兒童理解媒體、廣告和消費者之間的關(guān)系,讓他們了解廣告對消費者的行為影響。此外,學校還會經(jīng)常告訴孩子:并非所有人的生活都是一樣的,有的家庭生活富裕,有吃有喝,有的家庭非常貧窮,甚至吃不飽穿不暖,以此來告誡孩子一定要節(jié)儉。
根據(jù)家庭情況給零花錢
據(jù)悉,比利時85%的未成年人都可以從父母那里得到固定的零花錢,大部分孩子拿到錢后會先存入銀行,或者放進存錢罐里留待以后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只有6%的孩子會把零錢直接花掉。從12歲起,孩子們就可以擁有自己的銀行卡,父母則開始教他們?nèi)绾卫碡,指導他們怎樣儲蓄、管理和使用零錢。正是因為有了家長和學校的雙重教育,比利時的大部分孩子才從小養(yǎng)成了節(jié)儉的好習慣。他們很少隨便買東西,更不會在學校里互相攀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457278.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