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適合自家孩子的書,這是個媽媽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有的媽媽帶著孩子去書店,讓孩子自己選擇,這樣做挺好,只是,孩子往往會被書的表面吸引,加上商家擺放圖書會有一些潛規(guī)則,未必能選到最適合孩子的好書;還有的媽媽在網(wǎng)上看其他媽媽的書單,參考同齡孩子看過的書來買書,這也是一個好的做法,只是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適合這個孩子的,未必適合另一個孩子;還有的媽媽參照專家的推薦和排行榜的熱門來買書,這也是很好的途徑,但是現(xiàn)在的圖書五花八門,有太多太多的推薦和排行,讓人眼花繚亂,加上童書的價格大都昂貴,不可能照單全收,這真是讓媽媽們有些無所適從了。
上個月在北京召開了一個“中國兒童閱讀分級研討會”,兒童教育、兒童心理、兒童文學、兒童出版、兒童創(chuàng)作等各方專家共同探討“兒童讀物分級”、“如何推薦適合孩子的好書”這樣的話題,真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在兒童閱讀分級方面,發(fā)達國家已經(jīng)做得很深入細致了,我們國家卻剛剛起步,不過,只要有這個開始,就是讓人非常高興的事。研討會上有一本“接力分級閱讀研究中心”的《兒童閱讀指導手冊》白皮書,從兒童的心智發(fā)展角度提出分級閱讀建議,并且有具體的分級閱讀參考書目,雖然書目整理得并不全,但是已經(jīng)非常有參考價值了。
真正意義上的閱讀,需要具備一定的人生閱歷、經(jīng)驗、體會和知識,才能很好地去理解作品的意義,而閱歷和思想需要經(jīng)驗的積累,孩子越小,對作品的真正理解和接受也就越難。所以,我們選擇童書,不能只看孩子是否認識里面的文字,需要考慮心理發(fā)展、認知發(fā)展、語言能力、社會發(fā)展等很多方面。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分級閱讀只能按照大多數(shù)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理解能力來劃分,比如在美國,分級閱讀的標準,是孩子對75%的內(nèi)容予以理解,即可認為這本書適合這個年齡段閱讀。我在白皮書里看到,象《花婆婆》、《石頭湯》這樣文字比較簡單的繪本,被歸在7-8歲的分類中,因為這些繪本中蘊含的深刻含義,更適合那個年齡段的孩子理解和吸收。
記得以前買過一本叫《活了一百萬次的貓》的圖畫書,因為看到很多專家大力推薦,所以買回來給好好看,但是好好非常不喜歡那本書,讓我收到她看不到的地方。當時我覺得,《活了100萬次的貓》中蘊含的哲理,實在是太深刻了,而且,那里面充斥著“死亡”卻沒有給出適合孩子的解釋,這對于很小的孩子而言,不僅達不到教育意義,卻可能會帶來相反的效果。后來我才知道,《活了100萬次的貓》這本書在日本,其實是一本給成年人看的書,常常被作為男女青年的婚禮贈品,表達“我為你活著才有價值”,而出版社在引進時卻生硬地把它作為兒童讀物。從那以后,給好好買書時,自己必先看一遍,覺得適合她當下的心智發(fā)展和理解能力,才選給她看。
因為最近有很多朋友讓我推薦一些適合5-7歲孩子看的書,我這個懶媽先來個懶人做法,把本次研討會上“接力分級閱讀研究中心”的《兒童閱讀指導手冊》白皮書(2009版)里面,按照年齡分級的參考書目羅列一下,供大家參考。雖然書目整理得并不全,但是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46711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