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開始畫開了,有的畫人、有的畫物、有的畫景,孩子們畫畫的進步還不小,看,程程畫了一幅“眼鏡開音樂會”,畫面內(nèi)容除了一幅眼鏡后,就胡亂的畫開了,一會功夫就畫‘滿’了,準備涂色。我一看,這畫的什么呀?剛想開口,可轉(zhuǎn)念一想,這樣會破壞孩子繪畫的興趣,我以參與者的身份容入其中。
“程程,你畫的畫題目是什么?”
“我畫的是眼鏡開音樂會。”
“恩,開音樂會一定很熱鬧,開音樂會時人多還是少?”
“有很多的啊,還有唱歌的,大家都很開心,快樂。”
“對,開音樂會一定會有音樂,怎樣才能讓別人知道有音樂呢?”
“跟你一樣,畫個音樂標記,哪兒有音樂就在哪兒畫一個標記。”
“如果開音樂會,你覺得眼鏡是多還是少?”
“多,很多很多,都擠滿了整個屋子。”
“對,就是這樣。你能重畫一張嗎?讓人一看就明白是音樂會。”
后來程程畫的第二幅畫比第一幅畫好多了。
“程程,開音樂會你覺得大家心里會怎么樣?”
“開心,很快樂,還會笑。”
“大家笑的小臉都紅了”旁邊的同伴回答。
“老師,可我不知道怎么畫?”
“我會的,我來給你畫”喃喃說。
在同伴的幫助下,第一幅眼鏡畫好了,緊接著眼鏡爺爺,眼鏡奶奶,眼鏡爸爸,眼鏡媽媽,眼鏡寶寶------個個都畫上了紅撲撲的臉蛋,笑的咧開了嘴巴。
接著我又針對繪畫內(nèi)容及形式的不同,進行差異指導,幼兒在點滴中進步。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xiàn)這種指導方式讓孩子受益非淺,喜歡畫畫并畫的更好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478257.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