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保護培養(yǎng)兒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性格培養(yǎng)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一、 什么是自尊和自尊心

自尊是指自己對自已的尊重和積極感受。

自尊具有兩重含義:

一是自己對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滿意程度。

首先,兒童會在心里對自己有一個大概的刻畫和描述,自己為自己設計一個理想狀態(tài),并為之努力。

當兒童的行為能夠達到自己的理想狀態(tài),與自己的期望相符時,兒童就會很高興,此時,兒童就會有較高的自尊。

反之,當兒童的行為達不到自己的理想狀態(tài),低于自己對自己的期望時,兒童就會對自己不滿,產(chǎn)生暫時的低自尊。此時,兒童一般會尋找原因并更加努力,力爭在下一次行動中達到自己的理想狀態(tài),以恢復自尊。

當兒童多次努力仍然達不到自己的理想狀態(tài),就有可能產(chǎn)生挫折感,形成較長時間的低自尊,此時,兒童的自尊心也會受到傷害。同時,兒童會降低自己對自己的期望,以緩解低自尊對自己的壓力。

兒童能否做好事情以便讓自己保持較高的自尊,與事先對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勝任這項工作的預測有關。如果兒童認為自己有能力做好此項事情,他就會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以更高的熱情去從事這項工作,以贏得自己對自己的滿意評價并獲得較高的自尊。

兒童事先對自己能力的預測,就是自信和自信心。所以保護和培養(yǎng)兒童的自信和自信心,是兒童積極做事和做好事情,贏得自尊的基礎。


二是他人對自己評價的肯定與否定。

所有兒童都希望他人對自己有肯定性的評價,自己也會為獲得他人肯定性的評價而努力。

當他人對兒童有肯定性的評價時,兒童就會有較高的自尊。
當他人對兒童有偶然的否定性評價時,兒童會不服氣,或者找出導致否定的其它理由,或者通過努力改善自己的行為,以獲得肯定性評價。但當他人持續(xù)地給兒童以否定性評價,而兒童又沒有機會反駁他人的否定性評價、也沒有能力通過改善自己的行為以獲得肯定性評價時,兒童就會有較低的自尊。

人類個體控制和調(diào)整自己行為和意識的目的,或者是實現(xiàn)自己心中的目標理想,或者是在他人面前保持良好的形象,從本質(zhì)上說,是基于自尊的需要,自身的需要是兒童發(fā)展的內(nèi)在動力。



自尊心是指個人追求自尊的信心。

一個人處于較高自尊或較低自尊的機會和時間,會影響這個人追求自尊的信心。

當兒童的行為總是能夠、或者通過努力以后總是能夠達到自己心中的理想狀態(tài),兒童就會有較高的自尊。隨之,會增強這個兒童追求自尊的信心。當兒童的行為總是達不到、即使通過努力也達不到自己心中的理想狀態(tài),就會有較低的自尊。隨之,兒童可能調(diào)低自己心中理想狀態(tài)的水平,也可能降低追求自尊的信心。

當他人經(jīng)常對兒童有肯定性的評價,兒童就會有較高的自尊。隨之,會增強這個兒童追求自尊的信心。當他人總是給兒童以否定性的評價,兒童在內(nèi)心又無力或沒有機會反駁他人的否定性評價時,兒童就會有較低的自尊。隨之,會降低這個兒童追求自尊的信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49200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