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經(jīng)常和孩子分享他的體會,讓兒童體會自己那里做的好,做的時候是否高興、是否有興趣,以及對自己做的那件事情最喜歡等等,讓做事的過程和回憶的過程都成為兒童感受愉悅的過程。
案例:老師,今天我沒哭
這幾天,家輝小朋友身上過敏,到壽光工作的爸爸媽媽那里待了幾天,回來后,每當走出家門,爺爺奶奶送他上幼兒園的時候,總是哭哭啼啼的樣子。來園后,老師接過來,拉拉手,拍拍背,一會就跟沒事一樣了。作為我們當老師的,都了解也知道,孩子送到老師這里不管入園時是多么的不樂意,家長離開后,自然就沒事了。就如我們說的“六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可是家長會怎么想呢?看到自己的孩子每天這么的不高興,他們心里肯定不痛快,特別是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于是,針對此事,我就利用講故事、集體、個人討論的方式在小朋友們之間進行不提名的問,“孩子們,如果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在你們身上,你會怎樣?”沒想到,孩子們都爭先恐后地對我說:“我奶奶送我來,我就讓她走。”“我不哭,我自己進來。”“老師,今天我來的第一名”……這時候,我就會走到家輝的跟前說:“家輝,你會怎樣做呢?”“我也不哭。”就這樣,在表揚與鼓勵下,家輝又跟從前一樣,臉上帶著往日所有的笑容來幼兒園了,而且,進園還不忘跟老師說聲“老師好!”家輝的奶奶見到我就嘮叨個沒完,“老師啊,這下可好了,家輝不哭了。你不知道,那幾天家輝天天哭鬧,可把我氣壞了,沒辦法就給她媽媽打電話,還是老師有辦法啊,呵呵。”看到家長們笑臉,我也笑了……
是呀,孩子就是每個家庭的核心,孩子高興,一家人高興,孩子有個頭疼發(fā)熱的,一大家人跟著著急。當然,作為我們,每天跟孩子們相處的老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為家長們排憂解難。因為教育好孩子是我們每天所想也是我們必須做到的。家長們,為了我們的孩子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吧!孩子交給我們,盡管放心的離開吧!
摘自博客《藍月依夢》發(fā)表于 2009-7-15
不知依夢老師是否知道,她的這個具體的教育活動,第一,解除了父母對孩子的擔憂;第二,讓孩子們討論,“如果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在你們身上,你會怎樣?”讓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換位思考,理解他人,體諒父母,這是最基礎的品德教育;第三,孩子通過自我抑制,能夠做到“我也不哭”,帶著笑容來幼兒園,這種對行為的自我控制,并從中產生愉悅的情感,會明顯提高兒童的自信——通過這個行為他知道,他也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并為自己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自豪,因為這種控制是有價值的。
學習是一件辛苦的事情,特別是兒童進入小學以后。如果只是苦讀而得不到一點愉悅,時間長了就會厭倦。我們也要經(jīng)常和孩子分享由于學習而帶來的進步和成功,讓孩子感受學習對于自己的快樂。
可能的情況下,要讓孩子教你一些“新”事物——給孩子機會,讓他教你一些他知道而你不知道的“新”事物,這將令他神采飛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49978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