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理解和呵護孩子的個性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學齡前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很多父母都為孩子將來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而擔憂,看到孩子有一點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覺得難以接受,仿佛孩子一點也體會不到父母的一番苦心。孩子究竟能成為什么樣的人,父母的作用是次要的,關鍵還是看孩子的個性。如果父母無視孩子的個性,強迫他們按照父母的意愿發(fā)展,反而不利于他們的健康發(fā)展。尊重孩子的個性,鼓勵他們按照自己的個性去做,即使將來只是一個普通人,只要無害于社會,父母都應該支持。

  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他們有不同的感受事物的方式、玩耍的方式,思維的方式、學習的方式,等等,正是這些“不同的特性”定義了他作為一個人的自我,也就是他的個性。由于孩子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其個性還處于潛在狀態(tài),有待開發(fā)和培養(yǎng)。他的個性就如同剛剛破土而出的幼苗,需要父母精心的呵護。

  孩子的個性是多樣化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這些個性是孩子成長所必需的,不妨拿藝術家的調色板來做個類比:調色板識別的“顏色”越多,畫出的畫作就越是趣味盎然、絢麗多彩。所以,父母要充分理解和呵護孩子的個性,不要覺得鄰家孩子性格好就把自己的孩子也按照那樣的性格來培養(yǎng),這不僅會抹殺自己孩子的個性,還會阻礙孩子的自我認知和自信心的培養(yǎng)。在這個方面,愛因斯坦小時候的一個故事值得我們體味。

  愛因斯坦上小學時,一次老師講加法,老師拿出蘋果問:“一個蘋果加一個蘋果是幾個蘋果?”“兩個。”同學們齊聲回答。老師又用別的實物做類似的演示,最后,老師邊說邊在黑板上寫出“11=2”。此時,小愛因斯坦眨著眼睛,充滿了疑惑,舉手站起來說:“老師,1加1也等于1。”老師被說愣了,問愛因斯坦為什么。只見愛因斯坦從口袋里取出兩塊軟糖,把兩塊糖用力地捏在一起,舉起來說:“老師,您看,這不是11=1嗎?”同學們感到很有趣,開心地笑了。老師感到很不解,但還是態(tài)度和藹地說:“兩塊軟糖粘在一起,是變成了一塊,但那是一大塊。”

  “一大塊也是一塊啊。”反應敏銳的愛因斯坦又作出這樣的回答。

  老師攤開雙手,好像不知道如何向他解釋,只是輕輕重復:“對,一大塊也是一塊,大1也是1……”

  在小愛因斯坦的身上不正是有一種個性在跳躍、在閃爍嗎?他的老師并沒有認為他是在搗亂,而是對他的回答和藹地加以肯定,這就是尊重孩子個性的具體表現(xiàn)。試想一下,如果愛因斯坦的小學老師粗暴地否認他的答案,也許小愛因斯坦就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那么,日后他也許不會成為偉大的科學家。

  就像愛因斯坦一樣,孩子在生活中通常會表現(xiàn)出一些與眾不同的地方,在同一件事情上也許會出現(xiàn)和父母完全不同的看法,其實,這正是孩子成長中的個性的體現(xiàn)。這個時候,父母應該理解和呵護孩子的個性,對孩子的個性給予充分的尊重。

  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其實,只要從呵護孩子的個性入手,這沒有什么難的。尊重孩子的個性,讓他們自由地發(fā)展是培養(yǎng)孩子自信的最好的方法,以下是關于如何培養(yǎng)孩子個性的一點小技巧。

  1.父母要理解孩子,尊重他的想法和選擇。孩子的道德標準和各種觀念還不成熟,做什么都隨心而動,他不會考慮到這樣那樣的因素,他只會按自己的想法做,這樣難免會做出父母不能理解的事情。這個時候,父母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的想法和自己不同,就輕易去否定他,覺得孩子做錯了。其實這是孩子最真實想法的體現(xiàn),家長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個性,肯定孩子的個性,然后才能采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而尊重孩子個性的做法,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2.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能自己思考、自己行動的人。父母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好,把孩子要跨越的路上的障礙全部清除掉,這種“過于保護”的做法危害甚大,這種做法剝奪了孩子接受挑戰(zhàn)、從失敗中培養(yǎng)自己個性的機會,它會使孩子的個性永遠得不到發(fā)展,做事畏首畏尾,沒有主見。

  3.不要總是指責孩子的缺點,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并加以肯定。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愛的精神。這種精神就如同植物的生長,根扎得越深越廣,結出的果實也就越大。父母不要只關注孩子身上的缺點,父母的表揚和對孩子優(yōu)點的肯定可以使孩子心情愉快,自信及自尊心也會隨之得到發(fā)展。

  4.從小培養(yǎng)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遠大的理想并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孩子有自己的夢想、希望,不管多么微不足道,多么滑稽可笑,父母都要靜心傾聽孩子講述他的夢想和希望。父母要抓住時機教育孩子人生的理想目標是在辛勤努力、不斷失敗的過程中達到的。父母要熱切關注孩子的成長,成為孩子前進的動力和堅強的后盾。

  5.“拔苗助長”要不得。很多父母讓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超負荷地學習,等到上了小學、中學,不少孩子已感到疲憊不堪。這種做法減少了幼兒獲得各種體驗的機會,不利于孩子的發(fā)展。父母要正確地看待孩子,充分認識到根據(jù)孩子的個性踏踏實實地培養(yǎng)孩子的重要性。

  總之,父母只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個性,耐心的培養(yǎng)孩子各種能力,就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發(fā)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50259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