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解析寶寶的“戀物”情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心理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沒有任何東西能代替母愛,安撫玩具同樣不能。但是,母愛卻能通過物品傳遞到寶寶心里,尤其當媽媽不能陪在寶寶身邊時,安撫物品就是寶寶自我安撫的好陪伴。

  ——媽咪Jane(親子專家)

  寶寶很依戀他的小熊,走到哪兒帶到哪兒!有的媽媽覺得這樣寶寶總是長不大;有的媽媽認為寶寶戀物便不"戀人"了;還有的媽媽視此為一種不正常行為……對寶寶的戀物行為,媽媽們到底應該抱有怎樣的態(tài)度?采取何種措施?

  寶寶戀物,自有因果

  寶寶戀物是正常的生理心理需求,對新生嬰兒及成長中的幼兒的安撫就是對寶寶生理和心理的雙份體貼和呵護。

  1.獲得舒適感和安全感

  處在嬰幼兒時期的寶寶,會通過各種感官來滿足探索需求或安撫情緒。如為滿足口腔吸吮欲望,寶寶會吸奶嘴、手指;為滿足觸覺舒適的感覺,寶寶喜歡撫摸棉被角、毛絨玩具等。

  2.媽媽替代物

  寶寶不可能時時刻刻都能得到媽媽的陪伴,此時他就會把某些物品作為媽媽的象征或替代,從中獲得安慰。安撫物與媽媽不同的是,寶寶能控制它,決定何時需要。有了它,當媽媽不在的時候就能減少對媽媽的依賴,寶寶正在用積極的方法嘗試獨立。

  依戀物品,自有選擇

  1.乳房、安撫奶嘴

  乳房可以給寶寶溫暖舒適的身體感受,同樣跟安撫奶嘴一樣,也可以讓寶寶產生陪伴感和安全感。

  2.指頭、玩具或拳頭

  指頭、玩具或拳頭可以作為當寶寶要尋求自我掌控時的安撫物體,以此來尋求心理上的安全感。

  3.毛毯

  這上面有寶寶熟悉的味道,能帶來溫暖的觸覺聯(lián)想,而且摩搓毛毯的聲音又能聯(lián)想到媽媽的輕柔細語。

  4.柔軟物品

  毛巾、被子、枕頭、玩偶、手套等的觸感能傳達出令人心安的訊息。

  5.照顧者的身體

  主要照顧者的身上部位也常成為寶寶一再光顧的地方,如耳朵、手、頭發(fā)等。

  依戀時期,存在差異

  1.乳房的依戀——約至2歲

  2歲前的孩子對于媽媽的乳房更多的是依戀,體驗到了身體的溫暖舒適和媽媽對他的愛,從而獲得了對環(huán)境基本的信任,建立了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乳房成了媽媽的象征,這是嬰兒依戀媽媽乳房的重要原因。

  2.奶嘴、奶瓶的依戀——3歲之后需戒除

  長時間咬奶嘴、奶瓶,將影響寶寶上下腭的咬合度、牙齒發(fā)展以及語言學習。當進入語言能力發(fā)展期之后,最好盡快戒除。

  3.玩偶的依戀——方式正確則不必強行戒除

  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以及外界事物吸引力的增強,寶寶對玩偶的依戀也會逐漸減弱。如果只是閑暇時間,以正常的方式表達對玩偶的喜愛,家長則不必強迫寶寶遠離玩偶。但如果寶寶堅持隨身攜帶玩偶,否則就拒絕出門或上學,甚至為此在學校與同學爭吵、阻礙人際關系發(fā)展時,請家長及時介入,幫助寶寶改掉這個習慣。

  戀物情結,應對有招

  1.避免強制戒除

  寶寶戀物并不是病態(tài),而是一種心理需求的體現(xiàn),會隨著他的成長慢慢消失,一般不要采取粗暴的態(tài)度和強制的方式。因為那樣會給孩子一種暗示,促使他和父母對著干,結果適得其反。

  2.保證依戀物衛(wèi)生安全

  對6個月以下的嬰兒不可給予充填物,6個月以上的充填物必須無小掛飾,以免孩子咬下吞入腹中。到了一定的年齡,寶寶自然會慢慢地告別他們從小依賴的"小毛巾"、"小毯子"。

  3.嚴重時心理干預

  那些對安全物過于依戀的孩子,比如小毛巾不許洗,誰也不能碰,可能嚴重缺乏安全感,也需要心理干預。

  TIPS :注重小細節(jié)  

  1.小布塊隨身帶。讓小寶寶將依戀的小布塊帶在身上,尤其適合已上幼兒園的寶寶。

  2.多買一件。不論是毛巾、小棉被還是小枕頭,當發(fā)現(xiàn)寶寶有特別依戀的現(xiàn)象時,不妨把一模一樣的東西多買一件,方便替換清洗,維持基本的衛(wèi)生清潔。

  3.多找替代品。用其他寶寶感興趣的東西來轉移注意力,多找一些替代品。如果喜歡的東西太多,寶寶的戀物習慣就難以維持,也就更難對某一件物品保持強烈的依戀。

  溫馨提醒:勿要過分黏母  

  1.戀物容易滿足

  其實"戀物"本身不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消極影響,就如安撫奶嘴會幫助寶寶渡過吮吸期,F(xiàn)代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嬰兒時期得到的滿足越多,孩子長大成人后越有自信,越樂觀,也越愿意接受各種挑戰(zhàn)。

  2.過分戀母會得"病"

  戀母嚴重會導致"母源病",那些被母親過分保護過分愛撫的孩子,除了膽小、內向、嬌氣以外,還容易患上感冒、哮喘或是尿床的毛病。這些毛病不僅需要用藥物治療,而且持續(xù)時間也會很長。(文:黃靜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51564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