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有言,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蘇東坡也曾說,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傳統(tǒng)素養(yǎng)的浸潤,確實可以讓美人如玉。
而如璞玉一般的孩子,更是需要引導和呵護。黃浩深的十香園草堂就履行著以傳統(tǒng)藝術教育來完善個人行為修養(yǎng)的教學職責。“當代人急需素質教育,藝術教育就是素質教育。”在墨香中,耐得住繪畫的寂寞才會更專注行事,掌握了古法的精妙有助于處世的嚴謹。文質彬彬,自傳統(tǒng)熏染而來。
藝術教育是必需品,何事不與藝術相關?
十香園紀念館在2007年重修后,畫家黃浩深變成了老師黃浩深,他自稱“亂打亂撞步走上講壇”,外人卻從之聽出一番甜蜜滋味。這幾年,建學堂、備教案、籌師資、教學子,盡管私人創(chuàng)作的時間被一縮再縮,黃浩深卻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穩(wěn)。“我深感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十香園建好了,不能表面風光,空有一座廟,得有實質的東西,讓藝術的香火代代相傳”。
黃浩深受到居廉后人居玉華夫婦的無私教畫,那真是一段極好的時光,“居姨他們見到我們來了,便拿起畫筆相教,純粹的情意,不談學費,也不想什么功利”。銘記師恩,薪火相傳,這是促成今天黃浩深為人師的原因之一,而在更深層次上,他認為自“五四”以來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已凋零殆盡,新時代的商業(yè)化浪潮,對國民品格和信仰的鑄造也欠奉力量,重塑傳統(tǒng)教育對人的影響,已迫在眉睫。“當代人急需素質教育,而藝術教育就是素質教育的其中之一。”
何出此言?難道真的“不藝術,非人生”?“沒錯”,面對疑問,黃浩深給予了肯定回答,“藝術教育是必需品,我們從生到死,有哪樣不與藝術有關?襁褓的包扎、穿衣的搭配、菜肴的色香味訴求,你說這些怎么不是藝術?藝術是多元化的,而人之本性生來愛美。讓生活更美更有質感,是人類提升自我的內(nèi)在需求。”
有一位女生,“原本喜歡說臟話”,來到十香園草堂學畫后,在端莊素雅的傳統(tǒng)氛圍影響以及“黃老師”的有意提示下,漸漸收斂了原來的粗鄙,甚至聽到別人口出穢語還會主動提醒。“我常跟她說,你一個斯斯文文女兒家,說話怎能不注意?她受教,這是潛移默化的,整個氛圍起到作用。她把你當成了可信任的朋友,一個能給正面示范的亦師亦友,所謂近朱者赤是也。”黃浩深說。
家庭沒有為孩子營造氛圍,藝術教育就無法盡善盡美
幾歲的孩子,究竟能在十香園草堂繼承怎樣的藝術素養(yǎng)?如果家長想著今日交來學費,他日直接拿走孩子們畫得像模像樣的“合格作業(yè)”,就算大功告成,那就錯矣。不同于一些常規(guī)美術教育機構的“急功近利”,黃浩深嘗試的,是以傳統(tǒng)文化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各方面的優(yōu)良意識。
“有些少年班,二三十個人擠在一起,老師根本無從因材施教,我們一個班僅10人左右。課程設置上,舉例說,學齡前階段,是以引導兒童的興趣和觀察力為主,每堂課通過播放不同內(nèi)容的視頻,讓其和父母一起去大自然,讓孩子培養(yǎng)對自然與眾生的愛護之心,并惠及父母。最重要的不是培養(yǎng)技能,而是培養(yǎng)意識。
由此,他還強調(diào)了一個重要理念:教育家長比教育孩子還重要。“80后這一代,很多已經(jīng)為人父母,而時代的沖刷使其中不少人難免浮躁?雌饋砦覀冇袝r難免會淘汰一些小朋友,但其實是因為家長太急于求成而主動退出,所以淘汰的其實是家長。”有一位小學員,學了兩年畫畫都進步不大,黃浩深與家長溝通后了解到,原來除了每周一次的繪畫課,家里不許他到處涂鴉,墻壁畫得花花綠綠還會呵斥他。“如果家庭沒有為孩子營造氛圍,藝術教育的開展就無法盡善盡美。對學齡前兒童而言,學技能不是最重要的,呵護其觀察力、分析力和表達力更重要。家長急功近利者,其小孩畫得最不好。
人人都有藝術天分,關鍵是因材施教
藝術教育已日漸成為家長心中的當紅“炸子雞”,同樣,十香園草堂每期的報名也是人頭涌涌。那么,是否每個人都適合學畫學藝?對此,黃浩深依然給予了肯定回答:“適合,人人都有藝術天分,關鍵是能否因材施教,培養(yǎng)并保留興趣。”十香園草堂的授課,就是依據(jù)每個孩子的天分和進度,為其“量體裁衣”,何時適合畫兒童畫,何時開始練素描,何時可以進入國畫班,這些都有老師跟蹤調(diào)整。“有時家長和孩子有點急,我們會詳細解釋,甚至讓他們嘗試一下,而結果都是按部就班更有成效。有些事情,一年半載未必見效,但之后的效果,你絕對意想不到。”如今,不少小學員和家人出外旅游、吃飯,都會隨身攜帶畫筆,看到有趣的事物就會畫下,得益于循序漸進地對天分的呵護,既不拔苗助長,也不壓制生存,孩子的現(xiàn)行表現(xiàn)讓家長驚喜不已。
“就算未必將來走畫畫或成藝術家這條路,學畫也能提升修為。”身為一名“繪畫老師”,黃浩深最感欣慰的,并不是孩子把畫畫得多么精湛,而是他們的心態(tài)更淡定、成績更出眾、陋習得以糾正。“畫畫要耐得住寂寞,有時一坐兩三個小時,專注就畫那么幾個線條,對大人來說都是一種挑戰(zhàn),但我的學生卻說,黃老師,我覺得很好玩!‘寂寞’作畫,訓練了他們的專注力;細心觀察臨摹古畫的精妙之處,讓他們學會做人處事要嚴謹;而傳統(tǒng)繪畫賞識等課程,全面提升了他們的鑒賞能力和想象空間;至于小學前的書法訓練,更是對日后的學習能力、心性控制以及性格氣質起到幫助。”文質彬彬,自傳統(tǒng)熏染而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53008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