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媽媽教你認字。你看,這是‘火’,這是‘鳥’!眱鹤颖牬罅搜劬,一會兒瞧瞧我,一會兒瞧瞧地上的文字,小嘴唇蠕動著,似乎極力想要發(fā)出這兩個音。他那極感興趣的樣子引得我開心地笑了,于是我們又重復了幾次這樣的游戲。第二天下班回到家里,孩子奶奶興奮地告訴我們,兒子已經(jīng)認識那兩個字了。為了應證奶奶的話,我急不可耐地抱著兒子沖到花園。
“兒子,哪個是‘火’?”兒子望著水泥地開始尋找,然后死死地盯著“火”字不動。“哪個是‘鳥’?”兒子又轉(zhuǎn)過頭開始尋找“鳥”字。簡直難以置信,難道他真的認識這兩個字了?為了進一步證實這一事實,我們回到家里,用紅筆在白紙上寫上這兩個字,貼在墻壁上,讓他尋找。兒子竟然毫不費力地找出了這兩個字。
從此,我們在墻壁上掛上自制的識字卡片,又買了許多幼兒讀物,開始教兒子識字。
識字是一項十分枯燥的活動,如何引起孩子的注意與興趣便顯得猶為重要。孩子畢竟是孩子,玩是他們的天性,他們就是在玩的過程中了解這個世界的。因此,要當好孩子的老師,首先得當好孩子的玩伴。別的東西可以當玩具,文字為什么不可以?對了,兒子,讓我們一起來玩玩文字吧!
從哪兒開始玩呢?從山木水火土大小出入來去等筆畫相對簡單的文字開始?算了吧,那不適合我。兒子迷茫的眼睛似乎在警告我。那么我們來點離經(jīng)叛道的邪招吧!不管那字的筆畫有多難,只要兒子熟悉的、感興趣的東西,我們就玩玩與之相關(guān)的文字。
既然定下了玩什么,接下來怎么玩呢?
當兒子小的時候,他不會說、不會爬,更不會走,那么我就是玩的主角。這個主角的特點就是“瘋瘋癲癲”,用各種動作、語言及道具來吸引兒子的注意力,讓他對這個“瘋瘋癲癲”的媽媽充滿好奇與崇拜之情,繼而對媽媽意欲展示的文字產(chǎn)生興趣。我們玩的場地很廣,可以是在家里,也可以是在野外,總之是一切適宜的場合。只要遇上兒子感興趣的東西,我們就適時地玩玩這個游戲。為了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與兒子玩這個游戲,我的兜里總是裝著粉筆頭、小紙片,以便及時記下兒子感興趣的東西。實在沒有工具了,就借助地上撿的小樹枝,隨手畫出一個個的漢字。我們用腳去踩地上的字,用手去抹掉某一個字,讓兒子用小手找出寫有某個字的小紙條,將它撕碎或扔在風中飄揚……當兒子嘎嘎樂著沉醉于種種玩文字的游戲中時,我卻常常因此弄得渾身臟兮兮的,全沒了往日的淑女形象。但兒子樂此不疲,我也只好全力奉陪了。
“兒子,‘貓’在哪兒?”十個月的兒子已經(jīng)能快速地用他胖胖的小手從幾個字中將他認識的漢字指出來了。每次我們表揚他,他總會因此手舞足蹈,嘴里哇啦哇啦地叫著表達他的歡樂之情。當兒子稍微大一點,會爬了,會說了,手和眼可以勉強配合了,我們就可以一起玩更多的游戲了。
兒子將一張卡片藏在背后。
“兒子,你藏的什么?”
“小白兔!”
“讓媽媽看看是不是小白兔。”我從兒子背后將小卡片拿出來,一點沒錯,確實是“小白兔”。
“該媽媽藏了,”我將寫有“烏龜”的卡片藏在被子底下,“看看媽媽藏的是什么!
兒子從被子底下掏出卡片看了看便十分肯定地說:“媽媽,是烏杯(龜)。”
我們就這樣開展競賽,誰輸了,誰就要受到懲罰。我們使用最多的懲罰措施是撓癢癢。每當我“輸”了,兒子得意洋洋地舉著小手向我伸來,我滿屋子跑著躲他,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自詡為“瘋狂文字迷”的兒子就這樣興致勃勃地玩著文字,養(yǎng)成了酷愛讀書的好習慣。當他三歲的時候,他已經(jīng)能夠獨立閱讀各種兒童讀物了。我已經(jīng)記不清育兒指南上闡述的兒童學習文字的最佳年齡到底是幾歲,但我相信每個幼兒都有他獨特的地方,并非所有的規(guī)律都適合所有的幼兒,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謹慎教條,跟在書本的背后亦步亦趨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538278.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