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媽媽如何幫寶寶適應幼兒園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入園入托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寶貝疙瘩第一次離開溫暖的家,媽咪們有太多的不放心。南京多所名園的幼兒專家接受記者采訪表示,孩子的適應力超過我們的想象,家長要冷靜處理孩子出現(xiàn)的每個小狀況,幫助他邁過一道又一道坎。

  狀況1:戀物:“這是我的米老鼠,我不放手”

  典型案例:小班寶寶干什么都抱著奶瓶

  當幼兒園對即將入園的“小班新生”們進行面試時,抱著奶瓶來的丁丁讓老師們大跌眼鏡。丁丁家長告訴老師,在家中孩子和奶瓶幾乎是形影不離,平時做什么事的時候都要抱著,即使是睡覺時也將奶瓶當抱枕攬入懷中。而另一位孩子桃桃則是鐘愛自己的米老鼠。到了幼兒園后,吃飯時老師只有把米老鼠放在對面,在米老鼠的“督促”下她才大口吃飯。睡覺時,也要和米老鼠“頭靠頭”才能睡得香。

  家長該怎么做:不強行“戒掉”孩子的習慣

  (中華路幼兒園金翠萍副園長/游府西街幼兒園李德萍園長)

  作為剛入園的孩子,對于一些小物品的依賴情況是很常見的。在入園前的家訪時,我們都會和家長交流孩子有沒有什么特別鐘愛的小物品。比如有些家長會說孩子特別喜歡一個小杯子、一個小毯子、一個小玩具。

  我們建議家長:1.在孩子的安全和衛(wèi)生無礙的前提下,家長不要過分關注和強化孩子的這一行為,也不要急于用粗暴的形式強制性地要求他們改掉不良習慣,以防止產生新的問題。2.作為家長平時要多關心、愛護孩子,每天盡可能地抽出點時間來陪伴他們,給他們情感上的溫暖,以滿足孩子情感上、心理上對父母的需求,使其對父母的依戀得到適度的滿足。3.注意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溫暖、寬松、和諧的家庭氛圍,給孩子以安全感、信賴感,并在孩子需要依戀物時,有意識地通過講孩子感興趣的故事、玩符合孩子身心的游戲、看有趣動畫等方式轉移其注意力,降低對某一物品的關注程度。也可以用孩子平時較喜歡的故事或動畫中的角色形象需要幫助等情境性的語言。

  狀況2:吃睡:“我不吃飯,不要睡覺,要媽媽” 

  典型案例:沒有雞腿寶寶不吃飯

  瓜瓜寶寶特別喜歡吃雞腿,只要是沒雞腿就不吃飯,這個可難壞了老師了,因為幼兒園的飲食都是根據營養(yǎng)師的推薦搭配的飯菜。米飯很多時候是粗糧和米飯搭配,配菜也是葷素配好的,不可能每天都會有雞腿的哦。

  家長該怎么做:配合老師幫孩子慢慢適應

  (南京雨花臺區(qū)實驗幼兒園副園長孫毅敏/南京瑞金路幼兒園園長王健紅)

  吃不香:針對不吃飯和挑食的孩子,老師一般采取誘導的措施。老師會在這些不吃飯的小家伙面前吃一口然后說道:“真的好好吃哦,太香了!你看那個小朋友吃得多香呀!”當然小孩子不吃飯也不能太強求,否則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有時候遇到這樣的問題,老師會把飯量打得少一點,讓孩子慢慢吃。

  家長的作用同樣是不能被忽略掉的,家長應該在孩子入園前就讓寶寶學習吃飯,不要怕孩子吃飯會把飯菜弄得到處都是,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不會上廁所:建議家長在送寶寶進入幼兒園的時候就帶一條備用的褲子和衣服以防萬一。在新生上廁所的時候都會有老師陪同,一旦發(fā)現(xiàn)有孩子不會上廁所的就會去幫助。并為孩子換上干凈的衣褲。也會通知家長在家里為孩子做好這一準備。

  不肯睡午覺:這些不午休的習慣很多是在家里就養(yǎng)成的,所以到了幼兒園以后就很難適應這樣的作息時間。所以老師一般會通知家長,告訴家長給孩子建立一個和幼兒園相適應的作息時間。早上可以稍微起來得早點這樣到了中午寶貝們自然的就會困了。

  不會穿衣服:只有老師幫著穿了,但是老師到最后都會給寶寶留一個袖口,讓寶寶自己穿進去。然后慢慢的給寶寶留兩個袖口,告訴寶寶怎么樣分辨衣服的前后,直至最后學會穿衣服。同時老師也會及時給家長做一個反饋,讓家長在家里也這樣讓寶寶練習穿衣服。

  狀況3:哭鬧:“我不喜歡這里”

  典型案例:帶回家“停課”一停就是2個月

  第一天送到幼兒園,果果就抱著外婆不松手,連哄帶騙交到老師手中,外公外婆剛出門孩子就哇哇大哭。這樣的情況持續(xù)了一星期,老兩口實在是不忍心,就和老師商量先帶果果“停課”回家“緩一緩”,結果不顧老師勸說這一緩就是2個多月。再次把孩子送入園時,她依舊哭鬧不止。

  家長該怎么做:“慢熱”寶寶哭鬧時間更長

  (南京金信幼兒園托班年級組長吳冰)

  第一天進幼兒園寶寶有兩種反應,哭或者不哭,第一天哭不代表適應期長,反之不哭也不代表寶寶很適應。每年都會這樣的慢熱寶寶,頭幾天看不到親人,情緒上沒有強烈表現(xiàn),甚至整個9月都不哭,但等和親人一塊過了中秋國慶長假回來,突然反應過來,這樣的寶寶常常一哭就是一個學期。有些孩子入園第一天就大哭大鬧,反而哭個一個星期就差不多好了。由于存在個體差異,老師就會教育說,獎勵不哭的孩子,哭也沒有用,教孩子慢慢尋找朋友,尋找玩具。哭鬧特別厲害而會出現(xiàn)身體不適的小朋友,幼兒園建議家長中午帶孩子回去午睡,有個緩沖期。

  帶著心愛的玩具入園

  (南京雨花臺區(qū)實驗幼兒園副園長孫毅敏)

  送孩子入園時家長得“狠心”。如果遇到孩子哭鬧不止我們一般會要求家長盡早離開,不要因為不忍心而在附近逗留然后又被寶寶看到,否則的話寶寶一般都會哭鬧得更厲害,反而不利于孩子較早的融入幼兒園的生活

  家長可以放心,專業(yè)從事幼兒教育的老師在安撫孩子情緒方面自有高招。比如老師一般會讓孩子帶上自己喜歡的玩具等物品入園,讓孩子在陌生的環(huán)境里抱著熟悉的東西,心理上會有一定的依托。再者我們的老師或會抱著哭鬧比較厲害的小家伙,告訴他先在這里和小朋友玩會游戲,放學媽媽就來接了,等到孩子不哭了,老師會讓一兩個適應能力比較好的寶寶帶著他玩。

  狀況4:委屈:“我被小朋友欺負了”

  典型案例:寶寶臉上的青塊其實是灰 

  “今天在幼兒園有沒有哭啊?中午飯是不是沒吃完。俊毙“鄤側雸@的孩子每天回家后,爸媽、老人都會輪番問一下在幼兒園的一日情況。由于孩子年齡小、表達能力不強,家長的反問往往換來的都是“嗯,哭了,沒吃。”但其實情況往往并不是這樣。有個小班的孩子入園沒幾天,有一天一接回家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臉上青了一塊,就問:“是不是睡午覺時從床上跌下來撞的啊?”孩子就低低的“嗯恩”了一聲。結果晚上給孩子洗臉的時候,那塊青就沒有了,媽媽才反應過來原來是灰。

  家長該怎么做:第一時間與老師溝通

  (中華路幼兒園金翠萍副園長/游府西街幼兒園李德萍園長)

  家長對孩子在幼兒園吃得怎么樣,和小朋友相處得好不好最關心。但許多時候孩子反映的其實并不一定是最真實的情況。比如幼兒園會公布每天的食譜,特別是小班家長要關注孩子食譜的內容。等孩子回家后不要總問孩子“吃了沒?”孩子年齡小會沖淡記憶,有些時候吃了也說沒吃。家長可以記下食譜后,問問孩子“今天是不是吃了排骨啊?”、“今天幼兒園的小蛋糕好吃嗎?”以這樣“誘導式”的問題,讓孩子回憶起當天在幼兒園的飲食情況。

  對于孩子和小伙伴的相處情況,家長在詢問孩子的同時也要及時和老師做好溝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53955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