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成人愛護一種東西跟小孩愛護一種東西的表現是不同。小孩子最初總是用口和手來探索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事物,才會出現孩子老是“破壞”東西現象。
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借此時機,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些親子閱讀中出現的問題。
1.孩子愛玩書,撕書。
成人愛護一種東西跟小孩愛護一種東西的表現是不同。小孩子最初總是用口和手來探索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事物,才會出現孩子老是“破壞”東西現象。小孩子愛玩書、撕書是孩子愛上書的表現。如果擔心或者心疼孩子撕壞書,可以給孩子買一些不易破壞的布書,或者換一些廣告紙給他們“玩”,切不能破壞孩子對書的興趣。
2.孩子亂翻書,倒著看等。
這些行為是孩子閱讀興趣的獨特表達方式,應該適當給予尊重,才能有助于孩子維持閱讀的熱情。
3.孩子反復讀同一本書。
幼小的孩子記憶力和理解能力有相對有限,對新的詞匯和表達方式等都還需要經過多次的重復才能在不管的強化中納入長時記憶,成為可以隨時提取的思維素材。這需要家長置于寬容理解的態(tài)度,讓孩子盡情地讀。
4.閱讀時要不要教孩子認字?
這個行為不能強迫。我們大可順其自然,當孩子表現出識字的意愿,我們才指讀給孩子聽。但是,孩子不愿意,我們就應該果斷中止。
5.早期閱讀需要每天固定時間?
專家認為,如果條件可以的話,最好每天堅持陪孩子讀20分鐘左右的書。但最要緊的還是要看孩子自身的狀態(tài),切不可讓孩子帶著被動或消極的狀態(tài)去閱讀。同樣,不能強求孩子固定在什么時候讀書,只要孩子愿意,什么時候都可以開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54672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