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選擇也都不對勁,不讓她挑吧,就發(fā)脾氣。記得幾位美國育兒專家這樣說過:任何人,無論是大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還是當(dāng)權(quán)的政治家,抑或頗具影響力的金融家,都沒有父母需要做的決定多,也不如父母面臨的頭疼多。最令父母們棘手的決定之一,就是何時、何地、如何讓寶貝兒開始進行自己的選擇。
當(dāng)不會走路的寶寶還在我們懷里吃奶的時候,一切似乎都那么簡單,我們幾乎可以替他做出所有的選擇和決定。我們決定他什么季節(jié)該穿什么衣服,我們決定他什么時候該洗澡,我們甚至決定給他玩什么,帶他去什么地方。
而當(dāng)寶寶學(xué)會走路、學(xué)會說話之后,事情就沒那么簡單了。個性逐漸萌生、自我意識日漸強大的小家伙們,頗有自己的主意,什么都喜歡做主,盡管在我們成年人看來,他們的很多選擇令人哭笑不得。
身處五光十色的生活,做出明智的選擇,并非與生俱來的本事,而是需要積累大量經(jīng)驗之后,才能獲得的一種技巧。小小孩缺乏經(jīng)驗,怪點子卻多得很,如果不嘗試一下,他怎么知道什么行得通、什么行不通呢?如果我們替孩子做出所有的決定,那么孩子長大之后,無法替自己做出負責(zé)任的選擇來。當(dāng)我們不在的時候,他們面臨著各種誘惑,需要做出困難的決定,孩子會感到不知所措,他要么做出錯誤的選擇,要么聽從其他人的擺布。
因此,給孩子機會,讓孩子從小鍛煉選擇的技巧,賦予他們能夠把握生活的感覺,這樣他們能夠成長為有能力為自己做出正確選擇的人。我們可以把這種鍛煉的機會,巧妙地融入孩子每天的玩耍當(dāng)中,讓孩子在自由玩耍的過程中,練習(xí)做主、選擇、決定。
給孩子選擇權(quán),并非意味著所有的可選之物都堆在一起。亂成一團的玩具,不會給孩子選擇的自由,只能造成更大的混亂。我們可以把家里布置得有條有理,將孩子玩耍的物品分門別類,布置出不同的區(qū)域來,比如美術(shù)區(qū)(繪畫和手工)、音樂區(qū)、玩偶區(qū)和建筑區(qū)(木工、積木等搭建物品),等等。讓孩子首先根據(jù)類別來選擇進行哪種工作,而后根據(jù)這一類活動所需要的材料,來選擇他使用哪些、選擇怎樣使用。
不要插手干涉指揮孩子選擇什么、怎樣使用,即便在我們看來不合適的“玩法”,也放心讓孩子嘗試一下,讓他自己意識到方形的木塊無法插入圓形的孔中、紙和布是包不住水的、藍天上涂抹了黃色云彩就會變成綠色,等等。
相信孩子能夠從“錯誤”中總結(jié)出經(jīng)驗來,即便他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如果你能容忍自己有時候犯糊涂,做出不那么明智的選擇,那么對于小孩子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你也會寬以待之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546840.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