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如何對孩子說“不”-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學齡前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尊重孩子的意見,培養(yǎng)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讓孩子從幼兒期開始保持獨立性與學會選擇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果孩子的自主選擇與獨立行為與家長的評價標準不一致的時候,你將如何引導孩子接受你的意見?“平等地對待孩子”究竟要做到哪種程度呢?

  第一招:無聲勝有聲,道理“行”自明。

  媽媽帶果果逛商場,果果看中了一雙紅色的高跟小皮鞋,眼睛里全是喜歡與志在必得的神情。媽媽知道孩子還在長身體不宜穿高跟鞋,但是果果表示“非它不可”。媽媽說:“如果買了這雙鞋,就不能再買別的鞋子了。”果果鄭重表態(tài),“只要給我買了這雙鞋子,我什么鞋都不要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堅決地對孩子說“不”,一味的講道理只會讓果果不開心,并不能讓她真正明白高跟鞋并不適合她。

  媽媽想了想,忍下了自己想要說的話,買下了那雙高跟鞋。

  第二天,果果上幼兒園,早早地就穿上了那雙鞋子,還特意配了一條白色的連衣裙,站在鏡子前面照了又照,“媽媽,你看我美吧。”

  媽媽說“穿上它,很漂亮,但是腳會疼。”

  果果想了想,“可是漂亮啊,我可以忍的!”

  媽媽在果果的書包里悄悄塞上一雙小布鞋。

  幼兒園里,果果很開心地向老師和小朋友們展示她的新鞋。起初的時候她很高興,但是在戶外做游戲的時候,沒過多久就覺得腳疼開始踮著腳走路了。快到中午的時候,便一瘸一拐地苦著臉坐到旁邊休息了。

  老師拿出媽媽事先準備的小布鞋幫果果換好,“怎么樣,穿高跟鞋不舒服吧?”

  果果點了點頭,臉上是若有所思的神情。

  晚上媽媽來接她,果果看到媽媽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我以后再也不穿高跟鞋了。”

  果果媽媽是一位很有心的家長,當孩子的選擇與自己的意見相左時,她沒有強迫孩子服從自己的意愿,也沒有長篇累贖地講道理,而是讓孩子自己選擇并在生活中面對“選擇”所帶來的結(jié)果。媽媽和老師適時地提供幫助,讓孩子自己通過“對比”進行“反思”,取得預期的結(jié)果。

  有的時候,道理是不需要用語言來講解的,在具體的行為與實踐中讓孩子自己體會效果更好。然而前提是,果果的選擇不能說錯,只能說是現(xiàn)階段對她來說不適合。在這樣的情況下,給孩子空間,讓她自己意識到什么才是適合自己的。這種方法適用于不涉及“事與非”、“對與錯”的前提。

  如果孩子本身的選擇或言行不管是以成人還是孩子的標準來衡量都是錯誤、負面的,那么處理方法又另當別論。

  第二招:事后溝通,意識最重要。

  壯壯媽媽最近很苦惱,壯壯四歲半了,以前人人都說他是一個內(nèi)向的小紳士,可是現(xiàn)在性格卻很暴躁,動不動就亂發(fā)脾氣。晚上跟媽媽下棋,第一局,媽媽讓他贏了,他顯得很開心。第二局,媽媽贏了,他立即摔了棋盤,大哭大鬧起來。在路上看到喜羊羊電影的海報,也不管原來的計劃是去做什么,就非要立即拉著媽媽去電影院看電影,搞的媽媽很狼狽。

  聽了媽媽的講述,老師仔細回想了壯壯在學校里的學習和生活,認為壯壯自尊心特別強,雖然不愛表達,看起來很乖、很內(nèi)向,但內(nèi)心是很重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的。他覺得只有贏才能證明他的能力,一次失敗就會讓他產(chǎn)生消極的情緒。自尊心強、不夠自信,需要外界的肯定。對于自己的要求非常堅定,如果得不到滿足便會有強烈的失落感,反應(yīng)激烈。

  面對壯壯的情況,當他大發(fā)脾氣時,要對他暫時不予理睬,冷處理可以讓他感覺到并沒有人因此而特別關(guān)注他,從而停止哭鬧。在他生氣亂發(fā)脾氣時,家長盡量不要責怪他,要正面引導或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通過親近讓他感受到父母的關(guān)愛和溫暖,幫助孩子穩(wěn)定情緒。但不要出現(xiàn),孩子一哭一鬧一發(fā)脾氣,家長就第一時間沖到孩子面前解決問題,噓寒問暖,這樣會給孩子一個暗示,今后遇到問題就以這樣的方式來引導家長關(guān)注。

  在孩子平靜下來以后,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談,講到不良行為的害處,教育孩子要學會自我控制,包容他人,理解他人。要清楚地告訴他哪里錯了,憤怒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脾氣發(fā)完以后還要道歉,還要繼續(xù)做完。也不要一味批評,要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進行肯定和鼓勵。


12下一頁閱讀全文

  三幅圖 壯壯和媽媽下棋

  “媽媽,你讓著我點兒!”-第一幅,壯壯面對困難,撒嬌肯求。

  “媽媽,你讓的太明顯了!”-第二幅,贏得沒難度,壯壯不滿意

  “媽媽,你不讓我贏,我討厭你!”-第三幅,輸了,壯壯大哭

  家長在和孩子玩一些競賽類的游戲時,可以逐步增加難度,第一局讓他贏;第二局也讓他贏,但是增加了難度,讓他羸的不那么輕松了;第三次、第四次再讓他輸。但是從贏到輸之間不是一下子轉(zhuǎn)變的,是有難度遞進的。媽媽有步驟地增加難度,有技巧的“讓”才不會孩子的心理落差在瞬間內(nèi)發(fā)生巨大的起伏,孩子在難度變化的過程中有了心理準備,感受到了過程中的進步與努力。這個時候再接受輸?shù)慕Y(jié)果,便不會那樣痛苦和意外了。

  競賽類的游戲中,讓孩子體驗“贏”的真正含義,不是最終的結(jié)果,而是過程中的進步與努力。教會孩子理解規(guī)則,懂得公平。

  再有,如果孩子只能接受贏,一味地讓家長讓著他的時候。家長可以用共情的方法來讓孩子理解面對失敗大家都不喜歡。爸爸輸了也會不高興,也可以情緒失落。

  他發(fā)脾氣,家長也可以發(fā)脾氣。

  他哭,家長也可以佯裝抹眼淚。

  面對失敗、打擊、不順心的時候,人和人的反應(yīng)是一樣的,那么就沒有理由拿爸爸媽媽的不高興來換取孩子的高興了。

  重要的是,事后與孩子的對話,相當重要。

  孩子要對自己的行為和選擇說出理由,理由成立,自然可以說服家長。同樣家長也可以擺事實、講道理,說服孩子。孩子小的時候,語言能力弱,詞匯量匱乏,可能說不過家長。家長自然比較占優(yōu)勢,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以得到提升和鍛煉,他會想辦法動腦筋去說服家長,他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發(fā)展。漸漸的,家長會發(fā)現(xiàn)想要輕易地說服孩子服從自己的想法和決定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了,這便是成長。

  “看奇奇游的多好啊,多虧了奇奇,把美羊羊救起來了。”老師引導著小朋友給奇奇鼓掌加油。

  “那是假的,奇奇怕水,不敢游泳,要是真的在水里,他才不敢呢!”有個小朋友不服氣地說著。

  奇奇一下子停了下來,呆在當場。

  “誰說的!奇奇特別勇敢!他不僅會游泳,而游的特別好。”老師把奇奇拉在懷里鼓勵道。

  “那前幾次游泳課,他都沒來,他根本不會游泳!”佳佳居然不依不饒地戳穿老師。

  “是這樣的,奇奇的腿受了傷呢,所以最近不能游泳,但是奇奇是會游泳的,對嗎?奇奇。”老師注視著奇奇眼睛,在他的眼中看到了感激和自信,終于他點了點頭。

  “小朋友有點兒不相信,奇奇,你說怎么辦呢?”老師趁機問道。

  “那下周我游給他們看。”奇奇鼓足勇氣,還舉了舉拳頭。

  那天晚上一回家,奇奇就纏著爸爸帶他去游泳,在下周游戲課之前,奇奇成功地戰(zhàn)勝了自己的畏懼心理,終于學會了游泳。

  在生活中,孩子總是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喜歡、不愿做某件事情,而這件事情如果對他的成長有益,家長和老師就要啟發(fā)孩子,了解孩子心中隱藏的原因和秘密,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找到方法解決問題。勇敢就是在一次一次的自我突破,就是鼓起勇氣直面那些曾經(jīng)被認為是難以承受的“事情”。

  ——摘自《媽媽有辦法,寶寶就聰明》

  


12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547109.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