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星期六,阿姨帶你出去玩?”
“阿姨,我明天早上要和媽媽去學(xué)琴,晚上回來還要畫畫……”
看著晴晴坐在那里,目光略有呆滯,我內(nèi)心不禁一顫:孩子太累了!五歲的孩子,每周六都要5:20起床,坐上兩個小時的車,去城里學(xué)電子琴。
我心疼地撫摸了一下她的小腦瓜。誰知,孩子居然抱住我的胳膊,哭了。
“告訴阿姨,怎么了?”
“我不想學(xué)電子琴,我不想起那么早,我也不喜歡坐車……”
表姐一直都很喜歡電子琴,但種種原因一直都沒能學(xué)成,于是,在給孩子報興趣班的時候,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電子琴。
其實,讓孩子學(xué)點東西,多一些愛好和興趣,父母的良苦用心可想而知,但有沒有尊重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呢?
忽然想起了前幾天看到的一期少兒節(jié)目,主持人走到一位小朋友面前:“小朋友,今天你給我們帶來了什么節(jié)目。俊
小女孩站在那里,不說一句話。
“聽說你會背元素周期律,能給我們背一遍嗎?”
“不是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氫、氦、鋰、鈹、硼……”
記得上高中的時候老師也只要求背第二十位而已。她,小小年紀,不僅能全背下來,而且背得比我念得還要快。她是怎么背會的我們暫且不說,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藏在她的熟練背后的,那就是,她,和與她站在一起的幾位小朋友相比,似乎少了那么一點靈性……
后來我聽說,她的媽媽是一位化學(xué)教師……
早有“子承父業(yè)”、“書香門第”之說,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醫(yī)生的孩子當護士,教授的孩子當老師
父母總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孩子卻渴望一片自己的天空。
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都認為,孩子小,很多事情他們不懂,我們選擇的對他們才更有好處。殊不知,孩子雖小,他們也有著鮮活的思想和情感,有自己的興趣。只有從興趣出發(fā),孩子才能自主地學(xué)習(xí),才能學(xué)得又快又好,才能享受到學(xué)習(xí)的樂趣。
如果大人把自己感興趣的強加給孩子,讓孩子擔負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負擔就太重了,孩子學(xué)習(xí)起來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而且,孩子的性格會越來越叛逆,孩子的行為也會越來越不可思議,而后果,也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一個7歲的男孩,在眾親友面前說自己最大的理想是放牛,挨了父母一頓毒打后離家出走;一名湖北大學(xué)生,獨生女,喜歡哲學(xué),但卻學(xué)了四年的金屬材料,畢業(yè)后在北京找工作,四個月無果,跳樓自殺;一名江蘇大學(xué)生,爸爸媽媽都是著名的物理學(xué)家,夫婦倆一心想讓這唯一的孩子出國深造,于是從小學(xué)到大學(xué),天天看著兒子學(xué),不給兒子一點自由,兒子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終于忍無可忍,就在過X歲生日那天,用皮帶勒死了自己的媽媽和爸爸!
仍在不斷上演的種種悲劇,引起社會關(guān)注的同時,也在給更多的家長敲響了警鐘:誰是悲劇的導(dǎo)演?
家長是不是通過洞察孩子內(nèi)心世界,用商量、引導(dǎo)、激勵的語氣和孩子交流,有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而不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不能因為孩子小,就用命令的口吻對孩子說話,也不能隨意斥責或辱罵孩子,更不要去嘲弄、諷刺孩子。
我們本來喜歡做飯,但如果有人忽然要求我們,要定時定量的堅持每天都做,有一天,我們是不是也會反感?我們自己對某事感興趣,但如果讓我們長期沉浸其中,我們也會感到乏味的,更沒有快樂可言,F(xiàn)在,孩子的學(xué)習(xí)、生活條件好了,但是他們的心理壓力、學(xué)習(xí)負擔卻重了,那是因為有些家長不顧孩子的意愿、興趣,原本輕松愉快的雙休日反而變成孩子的“苦難日”。
其實,孩子對快樂的追求是強烈的,也是低廉的,看一會兒動畫片、和父母同逛公園、甚至一有一盆可以隨意支配的水……
失去的夢,是找不回來的。
失去了的童年,會給人的一生帶來許多不幸。
我們不能用自己過多的欲望,去扼殺孩子的童年,剝奪孩子的童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561448.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