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要教給孩子正確的交往方式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性格培養(yǎng)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今天在空間里看見了兩段留言:家長:我愛小天使456空間宜香兒給她的一段留言“ 趙老師,楊老師,今天我家天宇寶貝的臉又被別的小朋友撓了,這次撓的更厲害,三個地方(在幼兒園我沒仔細看)也不知道會不會留疤痕,希望老師們以后多費點心照顧 ...”

老師:“實在是對不起,我們沒有照顧好咱家寶貝,以后我會多注意的”

家長的字里行間里雖然沒有指責老師的意思,但是要是老師看見了心里一定不是很好受,孩子怎么會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出事,而自己沒有發(fā)現呢,再看老師的留言“實在是對不起,我們沒有照顧好咱家寶貝,以后我會多注意的”多么誠懇的道歉。∑鋵,在老師心里也不想看見“自己的寶貝被欺負”,“自己的寶貝之間有不團結”,如有發(fā)生老師的心里一定是很痛的,因為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一面弄疼都會心痛。

“希望老師們以后多費點心照顧 ...”這句話雖然是一個簡單的期望,不是指責,但是好比是一個利箭插在老師的心頭,平時對孩子們是多么的關心,多么的在意,耐心、細心地呵護與關愛,自己全部的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了,就在這“一撓”之下化為烏有。“多費點心照顧”在老師的心中還有著另一層含義與份量。因此,家長輕輕一言“多費點心照顧”,好比是小錘子敲擊在老師心頭,火辣辣地疼……

然而,這件事看上去好像不是第一次發(fā)生,老師為什么會沒有在意呢?還有孩子為什么會受傷呢?一日生活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雖然都有幼兒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但這都是在老師的高度關注之下的?我說,家長應該問清楚孩子受傷前后的原因。有因必有果,原因很重要,很多時候受害者其實反而卻是真正的“肇事者”,只不過他們輸了才變成“受害者”而已。很多時候老師只關注了“肇事者”不要肇事,卻防不勝防地“受害者”其實才是真正的“肇事者”被遺漏在可控視線之內。

想到此,于是我在宜香兒 的空間留言:

“嗨,可憐的孩子,一定是個很善良的寶貝,別人撓了都沒有哭,很勇敢哦。不然老師也不會不發(fā)現。只是寶貝,阿姨要你學會保護好自己哦。教你第一招,當別人欺負你時你可以逃。第二招,別人打你時你可以大聲喊老師“求救”。第三招,就是用手指著對方,大聲嚴厲地對他說“你不可以打我。打人是不對的。”用氣勢來嚇倒對方。寶貝試試看吧,這三招,保證招招都很靈。加油寶貝,聽你的好消息哦。”

在這種事情上,我就是覺得要教給孩子正確的交往方式,也許“肇事者”不是有意先去侵害別人,也許是受害者先“動手”的行為在先,肇事者只是“正當防衛(wèi)”,結果贏了的就變成肇事的,輸了的就變成受害的罷了。

因此,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在交往時要“語言在先”而不是“動手在前”。相信只要孩子掌握真確的交往方式,孩子們之間的“誤會”會減少的,甚至還會消失。您說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56387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