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和寶寶說話有5忌4不要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語言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和寶寶說話五大忌

  一忌:語氣委婉、目的不明

  棠棠5歲,很愛畫畫。

  一次,江老師來領(lǐng)棠棠的時候,趕上棠棠在專心致志地畫畫。江老師對她說:“棠棠,你能把你的畫收起來嗎?老師在等你上鋼琴課呢”棠棠頭也不抬地說:“不,我還沒畫完畫!

  另一位有經(jīng)驗的老師聽了棠棠的回答后,說道:“棠棠,把畫收起來,鋼琴課的時間到了。”棠棠聽后,乖乖地把沒畫完的畫收好。

  專家點評:顯然,使用不同的語氣,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疑問句會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和空間,他通常會作出符合自己意愿的選擇。

  二忌:用詞抽象、籠統(tǒng)、華而不實

  某個老師這樣對一群3歲左右的小朋友說:“每一個小朋友都應(yīng)該愛護圖書!钡菦]過多久,就發(fā)生了書被撕破的事件。當(dāng)老師責(zé)問犯錯誤的小朋友“為什么不愛護圖書”時,小朋友問:“老師,愛護是什么意思?”

  專家點評:很多時候,父母和老師們都會有這樣的體會,明明才給孩子說得清清楚楚,孩子卻“明知故犯”。大人氣惱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責(zé)任可能就在我們自己?籠統(tǒng)、抽象的用詞,如“愛護”,會給年幼兒童造成理解上的困難。所以,換一種形象、具體的說法是必要的。

  三忌:“一廂情愿”,高估孩子接收信息的能力

  在實驗課上,一個年輕的實習(xí)老師計劃教35歲的孩子學(xué)會播種。她這樣說道:“小朋友,今天我們要學(xué)習(xí)播種。請每一個小朋友都去水池邊拿一個小紙杯,到門口的藍(lán)桶里盛上大半杯黑土,然后到我這里來領(lǐng)一粒種子。把種子埋進(jìn)土里,再到水池那兒接一點兒水,最后把紙杯放在水池邊的臺子上!甭犕陮嵙(xí)老師的指導(dǎo)后,有的孩子站起身,但不知道要做什么;有的孩子仍然坐在地毯上,看著老師;有的孩子去拿紙杯;有的孩子去捧了些黑土……

  專家點評:研究表明,對不到5歲的兒童來說,一次接收并記住一個以上的指導(dǎo)信息是有困難的。換句話說,一次給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指導(dǎo)信息,只會主觀超越孩子有限的記憶范圍,影響孩子的理解能力。

  四忌:話中有話

  3歲的可可經(jīng)常打人。一次,他又在打另一個小朋友。錢老師看見后,就急忙過去制止,并嚴(yán)厲地對可可說:“今天老師已經(jīng)告訴你多少次了,不要打人?”可可嘟囔著:“不知道(多少次)。”錢老師加重了語氣:“5次了!”說完,卻發(fā)現(xiàn)可可對錢老師的話并沒有羞愧或內(nèi)疚。

  專家點評:我們成年人自然懂得“我告訴你多少次了”這種強調(diào)語氣的問句,間接地表達(dá)了說話者的失望和生氣,并不尋求答案。但是年齡小的孩子卻往往不懂得事情的發(fā)生頻率與嚴(yán)重性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不能理解這話中之話。

  五忌:“威逼利誘”

  這天,幼兒園組織春游,爸爸媽媽可以同去,但孩子們都自己背著午餐。午餐時,4歲的李琪突然嚎啕大哭起來,媽媽趕緊過來看她,問怎么了,李琪說:“我不喜歡蘋果,可是你在我的午餐包里放了蘋果!闭f著,她就要把蘋果扔掉,她媽媽制止了她,她還是哭著說:“我不要蘋果放在我的午餐包里,我不要。”媽媽就威脅她說:“如果你還哭,我們就留你一個人在這兒了!痹捯粑戳耍铉骺藿械酶舐暳,其他小朋友都看著她,她媽媽只好換了一個口氣,說:“不要哭了,媽媽幫你把蘋果扔掉,行了吧”這一招看來管用了,不一會兒,李琪停止了哭泣。

  專家點評:來自家長或老師的威脅,比如說,“把你一個人留在這里”或者“把你送給撿垃圾的”等話,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制止兒童正在進(jìn)行的不當(dāng)行為,相反,會使兒童因為感到恐懼和害怕,或者產(chǎn)生逆反心理。

  千萬別跟寶寶說這4句話

  1.“是爸爸好還是媽媽好?”

  這句可能已經(jīng)成為經(jīng)典了,恐怕沒有一個孩子會逃過此問,典型的選擇題,答案有三個:1.爸爸好;2.媽媽好;3.都好。一般認(rèn)為3是正確答案,因為選擇這個答案的孩子會被夸為聰明,精;選擇其他兩個答案的孩子,會引來一片笑聲;有時可以看出孩子會很為難,如果我們再不斷地問下去,也許就會有第四種答案:都不好。

  我們已經(jīng)傷害了孩子,因為我們問的時候只是當(dāng)作一個游戲,但孩子卻是真的用心去想,尤其是選擇前兩個答案的孩子,面對大人的笑聲,一定是很困惑的。在一次次選擇中,我們逼著孩子慢慢學(xué)會選擇第三種答案,也讓孩子真實的感情表白離我們越來越遠(yuǎn)。

  2.“是媽媽(爸爸)好還是我好?”

  問話的常常是孩子的親屬或者爸爸、媽媽的好友。按理說只能有一種答案,只是這個問題是在給了孩子某種好吃、好玩的東西之后問的。這樣下來,孩子的回答就變味了。如果孩子一直堅持自己的內(nèi)心,接下來就是東西不給了。此時,孩子該怎么辦?孩子的內(nèi)心會很難受,會有掙扎,但孩子畢竟是孩子,經(jīng)不起多少誘惑,當(dāng)重新作出選擇的時候,還會得到物質(zhì)精神的雙重鼓勵。從這句問話上孩子學(xué)會了什么呢?尤其是那些很少見面甚至根本沒見過的人為了表示和孩子父母的親近,也常常這樣問孩子。

  3.“你看你家的孩子多懂事,比我家的臭小子強太多了。”

  也許是禮貌,是自謙,也許孩子的表現(xiàn)確實不夠好。聚會時,很容易說出和別人家孩子做比較的話。敏感的孩子會很容易受到傷害的。孩子們的成長速度、智力發(fā)育不一樣,長處和短處也各不相同。所以不能和別的孩子做比較并嘲笑自己的孩子,應(yīng)該多表揚和鼓勵他。

  4.“你現(xiàn)在多大了?還這樣!”

  如果孩子在親朋好友面前不老實或者鬧人,這句話父母很容易脫口而出。孩子是活潑的,要求他一動不動地坐一個小時以上,是一個過分的要求。即使讓孩子老老實實地坐在椅子上,他有時也做不到。他會不停地?fù)Q姿勢,會動動這個,摸摸那個,父母按著自己的要求去要求孩子,卻不會知道對孩子來說,做那種成熟的動作是多么難的事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566127.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