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入園前是寶寶學習自理能力的關鍵期? 生活自理能力是3-6歲幼兒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自己吃飯已不是困難的事了,一些更難的活動成為他們“挑戰(zhàn)目標”,比如自己穿衣、疊被、系穿鞋等。這些活動是一系列動作的組合,需要孩子雙手協(xié)調(diào)活動,隨著雙手的靈活性增強,這些任務也難不倒他們。
3歲幼兒能根據(jù)家庭和幼兒園生活的規(guī)律,知道一天活動的順序,并按此順序活動,但在生活和游戲中他們還不會自己安排活動,一般是看到什么做什么,或成人要求做。在父母的幫助下,5歲幼兒就已經(jīng)能按照自己的計劃做事了。
3歲寶寶的生活已不再局限于家庭,和同伴交往,解決生活、游戲和學習中的問題成為他們需要處理的個人事務。孩子最初采用的方法簡單而“粗暴”,拒絕、搶奪、哭鬧、求助、嘗試錯誤是他們最常用的但在成長過程中,他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些方法并不有效,于是他們開始學習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比如改拒絕為提出新的建議,改搶奪為輪流使用,改盲目的嘗試為有計劃的嘗試。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1.根據(jù)孩子生理發(fā)展特點,逐步提出要求,從易到難,從簡到繁。3歲的孩子可訓練自我服務的各項本領,如吃飯、洗手、刷牙等;4歲孩子可學習折疊被子、整理床鋪以及自己照料生活;5、6歲的孩子要求穿脫衣服迅速、整齊,洗臉洗手要洗得很干凈等,還要逐步教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澆花等。
2.為孩子生活自理創(chuàng)設必要的、合理的條件。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櫥里,便于孩子取放;洗臉盆要小而輕便,洗臉巾要短且薄等。
3.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如:教孩子擦臉順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臉部、鼻子、前額,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頸部等。
4.要持之以恒,反復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實踐中不斷鞏固,從而養(yǎng)成自覺愛勞動的習慣。成人對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時給予表揚,同時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作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56801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