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對男孩進行正確的性別教育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性別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我們都知道,男孩和女孩的行為、性格存在很大的差異,就連玩耍的方式也不同——男孩喜歡汽車、手槍,喜歡沖鋒陷陣、攻城掠寨;女孩則鐘情洋娃娃、小餐具,喜歡玩過家家。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性別行為特征是天生的,不用父母教,男孩長大后自然就會有一種男子漢氣概。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周圍許許多多的事實都否定了這些家長的這一看法。

新學期剛剛開學,某學校轉來了一位“特殊”的男孩。說他“特殊”,是因為他的行為和個性特像女生,而且這已經是他第三次轉學了。

這個小男孩叫鑫鑫。鑫鑫剛剛出生時,他的父母就夢想著要個女孩,于是他們便把鑫鑫當成女孩來養(yǎng),給他梳小辮、讓他穿小花裙……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鑫鑫養(yǎng)成了一些女孩的習性,如說話細聲細氣、走路扭屁股等。

但是,當鑫鑫上學后,一些不好的事情發(fā)生了:小學的時候,班上的同學常常嘲笑他,叫他“娘娘腔”,他堅決不愿去學校,結果轉了兩次學;上初中后,同學們給他取了一個綽號——“寶哥哥”,不但男生不喜歡他,連班上的女生也不喜歡他。鑫鑫受不了這種環(huán)境,又不去上學,于是不得不進行第三次轉學。

鑫鑫處于如此尷尬的境地,我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這完全是由他父母錯誤的性別教育導致的。雖然在媽媽受孕之日起,“Y”染色體已經決定了男孩的性別,雖然體內過多的睪丸素使男孩有著不同于女孩的行為特征,但父母后天對孩子的性別教育,卻決定了這個小男孩長大之后是“娘娘腔”,還是性格剛毅的男子漢。

也許孩子還小的父母意識不到,錯誤的性別教育對男孩來講,簡直就是噩夢。在這種性別教育中長大的男孩,會對自己產生錯誤的性別定位,這種定位不僅會使男孩變成“娘娘腔”,而且即便是男孩成人結婚后,他也會因為這種錯誤的性別定位而缺少能力、責任感、使命感等男人應該具備的品質。一位婚姻學專家曾說過:“在離婚的家庭中,妻子認為丈夫缺少責任感以及男子漢氣概的占40%以上。”由此可見,錯誤的性別教育對一個男人的傷害將會有多大。

生活中,也許家長對孩子錯誤的性別教育并不普遍,但有一種情況卻往往會被家有兒子的家長們所忽視——家教的“性別缺失”。這也就是說,在家庭中,整天圍著男孩轉的都是一些女性,如媽媽、女保姆、奶奶、姥姥等,這同樣也是男孩產生性別錯位的一個主要原因。

目前的許多家庭,在教育孩子上還停留在“母系氏族”階段,孩子的教育多是母親一統(tǒng)天下,而父親頂多扮演一個笨手笨腳、可有可無的角色。而父親長期不在家,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發(fā)育都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據研究,一天與父親接觸至少2個小時的男孩,和一星期與父親接觸不到6小時的男孩相比,前者不僅更聰明,而且人際關系處理得更融洽。

給父母的建議

男孩雖然長得比女孩高大,但不正確的性別教育,卻會讓他們變成”弱勢群體”,變成任人宰割的“娘娘腔”。因此,家長一定要對男孩的性別教育給予足夠重視。

方法一:對男孩的性別教育越早越好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關心和重視青春期孩子的性教育,但是,他們往往會忽視對小孩子的性別教育。專家指出:“性別教育是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基礎,是孩子對自身了解的啟蒙,也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礎。所以,從小就開始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性別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男孩的性別角色意識從3歲后就開始建立了,而真正形成性別角色意識是在青春期之后。至于6~12歲的小學階段,男孩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社會知識和興趣的培養(yǎng)上,這個階段則屬于他們性別意識的潛伏期。所以,在男孩3~6歲時對其進行性別教育,有利于他們形成健康的人格,為他們進入青春期后正確處理兩性關系打下牢固的人格基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56925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