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這一份由成都商報出爐的“嬰幼兒意外傷害白皮書”表明,跌損、燒燙、異物卡喉、誤食藥物、貓抓狗咬成為導致嬰幼兒意外傷害的“五大殺手”。
危險的1歲
“1歲,是兒童保育過程中的一個危險高發(fā)期,在國外的兒科護理教課書中,將這一現象稱為‘危險的1歲’。據統(tǒng)計,1歲至2歲的孩子發(fā)生意外的幾率要比其他年齡段的孩子都多。”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yī)院兒童保健主任醫(yī)師傅桂英
傅桂英解釋,1歲之所以被稱為“危險的1歲”,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1歲的孩子剛學會走路,活動范圍增加,遇到危險的幾率增大;
二是1歲的孩子好奇心很重,什么東西都想去摸摸看,但又沒有自我防護和抵御危險的能力;
三是與0到1歲時相比,1歲的孩子會走路,會說話了,父母對其的照看可能與之前相比會有所放松,有時候一個疏忽就會造成悲劇。
4月8日,11個月的宜賓男嬰小振浩吃蘋果時,被蘋果渣卡住氣管,生命告急;
4月17日,1歲女孩果果從玩具車上摔下,最終因傷勢過重離世;
4月18日,1歲女孩佳佳因被瓜子殼卡住氣管,搶救無效死亡;
……
10多天來,3起嬰幼兒遭遇意外傷害的事故,進入成都商報關注的視線。然而,在更多角落,嬰兒遭遇意外傷害的事故依然在上演———在兒童保育的醫(yī)學領域,有一個術語叫“危險的1歲”,印證著這一起起讓人痛惜的嬰兒意外傷害事故。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走訪了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yī)院、省醫(yī)院等10家醫(yī)院,用一組數據詮釋出“危險的1歲”概念———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3月19日—4月18日,這九家醫(yī)院共收治7歲以下的嬰幼兒意外傷害共 511人,其中1歲左右的嬰兒的意外傷害占166人,比例為32%。
這一份由成都商報出爐的“嬰幼兒意外傷害白皮書”表明,跌損、燒燙、異物卡喉、誤食藥物、貓抓狗咬成為導致嬰幼兒意外傷害的“五大殺手”。
數據
10家醫(yī)院1個月急診量統(tǒng)計
7歲以下嬰幼兒意外傷害
1歲左右嬰兒比例超三成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走訪了包括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yī)院、省醫(yī)院、成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等10家醫(yī)院,分別從這10家醫(yī)院的急診科、兒科以及燒傷科等科室,通過就診記錄本收集到數據,這組數據表明了嬰幼兒意外傷害的情況。
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近一個月時間里,這10家醫(yī)院共收治7歲以下的嬰幼兒意外傷害共511人,其中1歲左右的嬰兒的意外傷害占166人,比例為32%。
以下是成都商報記者收集到的10家醫(yī)院的詳細數據:
分析
威脅嬰幼兒生命的5大“殺手”
1歲的孩子開始說話、走路,事事好奇。當他開始探索世界時,危險也隨之靠近。根據10家醫(yī)院1到2歲嬰幼兒致傷就診案例,
成都商報記者從中發(fā)現,跌損、燒燙、貓狗抓咬、異物卡喉、誤服藥物成為給孩子帶來危險甚至危及生命的5大“殺手”。
如何最大限度避免孩子受到傷害?昨日,成都商報記者采訪多個領域專家,并綜合整理父母如何應對“危險的1歲”的“安全攻略”。原來,給孩子喂食、放洗澡水……都藏著學問。
殺手1 跌損傷
受傷原因:
剛學會走路下肢力量不夠強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yī)院兒童保健主任傅桂英分析:1歲的孩子剛剛學會走路,有較強的獨立愿望。然而,當他獨立行走時,下肢力量還不夠堅強,極易跌倒。而在跌倒后,上肢力量也不夠強大,尚不足以妥善保護頭部等重要部位,最終導致受傷嚴重。
防范措施:
避免在車多、路況差的地方玩耍
首先,家長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識,時刻留意孩子的舉動。此外,家長還應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活動環(huán)境。這就要求家長對可能出現的危險做出提前的預設,事先清除可能出現的“障礙”,避免孩子在車多、路況差等地方玩耍。
殺手2 燒燙傷
受傷原因:
武警四川省消防總隊醫(yī)院燒傷專家魏平介紹:根據多年臨床經驗,1歲到3歲以下兒童是最容易發(fā)生意外燒燙傷的。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兒童剛學會走路,能夠到處走動,但步態(tài)又不夠穩(wěn),經常有小孩碰倒暖水瓶或跌坐在熱鍋里。
防范措施:
讓孩子遠離暖水瓶等“危險物品”
1、暖水瓶、熱水杯、剛盛好的熱湯(熱粥)等,千萬不要放在孩子容易碰到、摸到的地方。
2、盡量讓孩子遠離廚房,不要將剛從爐灶上取下來的熱湯鍋、熱粥鍋等放在地上,防止小孩不小心跌坐進去。
3、給孩子洗澡時一定要先放冷水后放熱水,將水溫調好后再把孩子放進去。
4、使用電熱毯取暖時,熱后要關掉開關,以防引起失火。
總之,家長要時刻注意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讓孩子遠離可能引起危險的物品。
如果已出現燒燙傷,正確的處理方式至關重要。魏平說,生活中的燙傷以二度為主,早期處理得當可能是淺二度,不易留疤,但處理不當可能變成深二度,留下永久的疤痕,甚至影響功能。出現燙傷,應立即用冷水沖洗10到15分鐘,避免熱度進一步損傷皮膚組織,也能夠減輕疼痛。
如果燙傷部位在衣服里,要及時脫掉衣服,若衣服不好脫,就用剪刀剪開衣服、褲子再脫(不要硬扯,避免損傷皮膚),敞開散熱。然后,用家中干凈的棉布(床單、毛巾)等包裹起來,就近就醫(yī)。不過,若燒傷面積特別大,應急處理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
他特別提醒,請家長不要自行涂抹一些東西,如食鹽、醬油等,這都是錯誤的。
殺手3 貓狗咬傷
受傷原因:
和寵物玩耍和接觸時被咬傷
四川省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外科醫(yī)生介紹,對于1歲左右的孩子來說,寵物抓咬傷也比較多,占到總數的20%。醫(yī)生分析,現在很多家里都養(yǎng)有貓狗等寵物,1歲多的孩子經常和寵物玩耍,很容易被寵物抓傷、咬傷。成都市兒童?漆t(yī)院外科主任蔣愛民介紹,目前小區(qū)養(yǎng)寵物的人越來越多,孩子出外活動時被貓、狗抓傷、咬傷的現象也時有發(fā)生。
防范措施:
咬傷后馬上清洗傷口及時就醫(yī)
對于貓狗等寵物抓咬傷,蔣愛民介紹,一旦孩子被寵物咬傷,家長要馬上清洗傷口,具體步驟是:擠出傷口里的血,用肥皂水反復沖洗傷處,再用清水沖洗干凈。由于貓狗咬的傷口往往外口小、里面深,在沖洗時盡量把傷口擴大,并用力擠壓傷口周圍軟組織,而且沖洗的水量要大,水流要急。此外,傷口不要進行包扎。傷口反復沖洗后,家長要帶著孩子去醫(yī)院,及時注射狂犬疫苗。
此外,如果自家養(yǎng)有寵物,最好不要讓孩子和寵物太親近,如果孩子身上原有的傷口沒有愈合,被狗舔了之后也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
殺手4 異物卡喉
受傷原因:
咀嚼功能不強 聲道喉道的保護功能差
成都市婦兒中心醫(yī)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醫(yī)師梁軍分析:0~2歲的孩子,容易發(fā)生異物卡喉,危險系數也最高。因為這個年齡段娃娃牙齒并沒有長齊,而且咀嚼功能不全,聲道和喉道的保護功能也很差。而且,一旦發(fā)生異物卡喉等情況,寶寶的器官非常嫩和薄弱,手術難度系數很大,容易在手術中造成小兒心肺功能衰竭。
防范措施:
不要讓孩子拿到易吞食的異物
異物卡喉后勿用喝醋等土方法
梁軍提醒,一是家長要保證寶寶處于安全的環(huán)境,容易吞食的異物不要放在寶寶能夠拿到的位置;二是家長喂食寶寶食物時,既要減低食物卡喉的危險性,也要避免寶寶在進食時啼哭;三是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的監(jiān)管,培養(yǎng)安全意識。
一旦寶寶發(fā)生異物卡喉的情況,梁軍建議家長盡快送醫(yī),不要采用喝醋等土方法試圖將異物掏出,以免耽誤最佳搶救時間。
殺手5 誤服藥物
受傷原因:
認知能力有限 愛把東西往嘴里放
成都軍區(qū)總醫(yī)院兒科醫(yī)生稱,2歲以下的孩子認知能力有限,好奇心強,喜歡把摸到手的東西往嘴里放。
防范措施:
藥物要放在高處或鎖在抽屜
孩子誤服后要趕快送醫(yī)院
家長應把藥物等危險物品放置到高處或帶鎖的抽屜內,尤其切忌不要在孩子可以觸及到的地方放“鼠藥”等,以免孩子誤服,造成安全隱患。有些家長發(fā)現小孩誤服藥物之后,往往容易驚慌失措,只顧著責罵孩子,把孩子嚇到更加無法說清事實,延誤救治。此時,家長應及時觀察到孩子的異常反映,并帶到正規(guī)醫(yī)院進行救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585325.html
相關閱讀: